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二章做客姜家(下)【再补一章】 (第1/2页)
第612章做客姜家【再补一章】 “婶子,您说得对。我跟他爸都很喜欢晓阳,你们要是愿意,我们就结亲家。” 老太太微笑颔首后,目光一转。 “老大、老大媳妇,你们是晓阳的父母,你们觉得怎么样?” 姜卫国和刘继红对视一眼,后者连忙道。 “妈,我们也很喜欢徐良这孩子,我跟卫国都赞成他们在一起。” “你们两个小年轻怎么说?”老太太笑道。 “奶奶,我也想娶晓阳姐。不过现在我还是央美的大三学生,结婚的事等我明年毕业了再说也不迟。” “奶奶,我也赞成徐良的意见。”姜晓阳道。 到底是执掌全球第一私募,上千金融精英的女强人,虽然羞涩但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仍然落落大方。 “婶子,这事可说准了?” “这是真的?”姜晓平激动道。 小姑父刘建国的长子刘洪军,他既没有从政,也没有从军,而是川省大学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的讲师。 徐良笑着点了点头后,目光看向旁边带着金丝眼镜,气质温和的青年男子。 谈完了正事,女人们开始聊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不反对。我早就把晓阳当我们家儿媳妇了。” 姜卫国挥了挥手。 如果真成功的话,称得上苏省最大的一笔对外招商引资。 老太太微笑着点了点头,“我们女人拉家常,你们男人也不爱听,去忙吧,一会吃饭喊们。” “谢谢三叔。” “随便坐吧。” 等后面再挑个日子,把两家人都喊齐了,正式订婚。” 后者站起身。 “你跟老三小时候要不是小时候干了那么多混账事,爸会不让你们进来?” “大哥,老爷子的书房也就你能进了。”姜卫民笑道。 “既然你们都这样想,那结婚的事就等徐良大学毕业后再说,不过今天趁着大家都在,就先给你们两个订婚吧。” 放到全国也是top级别。 三代当中只有两个人,二叔姜卫民的长子姜晓平,大学毕业四年的他,如今在苏省工作。 说完了才转过头。 “小王,你不反对吧?”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答应一声,跟老娘打了招呼后,跟着姜卫国朝旁边的书房走去。 “那就好。既然两家都没意见,那我这个老婆子就倚老卖老了,今天仓促了些,咱们先认识一下,口头上定下来。 “晓平哥在苏省锡无工作?” “嗯,在锡无招商引资办公室工作。” “那他爸爸……?” “徐良,真的吗?”姜卫民也连忙问道。 “那就好,我回去就让人准备彩礼和婚呈。” “这可真是巧了,马上南韩海力士半导体公司,跟汉华旗下的木星基金会在锡无投资四十亿美元,建设生产基地。” “老徐更没问题了,您放心。” “呵呵,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用客气。” “呵呵,好。” “说准了。” “奶奶,我去一趟。” “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提它干什么。”姜卫军一转头,“徐良,欢迎你加入姜家这个大家庭。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帮忙。” 如果这件事能成,必然在儿子的履历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不得他不关心。 这可是四十亿美元,三百多亿华夏币。 同行的还有姜家老二姜卫民,姜家老三姜卫军,小姑父刘建国。 姜卫国站起身,朝徐良招了招手。 大姑父和姜晓阳的亲哥姜晓军都是军中人士,没捞着回来过年。 不过,马上就要提副教授了。 徐良笑着点了点头。 “这件事汉华已经跟海力士谈的差不多了。 海力士出20亿美元资金加技术,占据整个项目65%的份额,汉华出20亿美元占剩下35%的份额。 这笔资金将用来建设一条8英寸,月产5万片晶圆的生产线;以及三条全球最新技术的,12英寸,月产4.5万片晶圆的生产线。 过完年,我们双方的团队就会正式跟锡无政府展开谈判。……晓平大哥既然在锡无工作,正好帮我们先提前联系一下,让政府方面做好准备。” “徐良,太谢谢了。这件事不管成败,你这个人情我都记在心里。”姜晓平激动道。 “呵呵,咱们是一家人,力所能及的帮忙不是应该的嘛。” “对对,咱们是一家人。” 徐良微微一笑,他用一个超级大项目,宣布了自己在姜家中的位置。 “徐良,这件事不会有什么意外吧?‘巴统协议’会不会成为障碍?”姜卫民从政多年,到底冷静很多。 “二叔放心,如果不是有了绝对的把握,我也不会把这件事说出来。” “徐良,我们川省人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