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一章宝剑赠烈士 (第1/2页)
第451章宝剑赠烈士 “四叔,徐悲鸿的画价值千金,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呵呵,再贵也比不过这次李家投资鲲鹏基金赚得多。” 李家前前后后投了鲲鹏1号8000万美元,石油投机结束后,直接赚了一亿美元的净利润。 徐悲鸿的《八骏图》油画虽然价值不凡,但上拍也就千万华夏币的价格。 跟一亿美元简直不能相比。 当然,比一亿美元更珍贵的是徐良。 但凡能够拉近李家跟这位年轻的金融奇才的关系,李照基都舍得。 “四叔言重了,李家信任我,投资鲲鹏。现在赚到钱,你们分享收益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存在什么谢不谢。”徐良道。 “话不能这么说。现在雇人做事除了正常的工资外,还有年终奖金。这幅画既是李家的感谢,也是我们给汉华,给你的‘奖金’。” 徐良听在耳中,便没再推辞。 而且他也需要加强跟李家的关系,没必要搞得太生分。 “那我就多谢四叔了。” “哈哈,这才对嘛。以后我们合作的日子还长,区区一幅画算的了什么。” 李照基高兴道。 喝了口茶后,李照基换了个话题。 “徐生,听人说现在汉华一直在做大豆?” “四叔从谁那里听来的?”徐良微笑道。 “生意场上没有秘密。而且丰收农业在全国跑马圈地种大豆,金额已经接近300亿华夏币,这么大的手笔可藏不住。” 徐良了然。 这也是很无奈的事。 在国外收购大豆的时候,他可以用一个个马甲把汉华藏起来。 反正货到付款,只要拿到钱,卖主不管你来自哪里。 但国内就不一样了。 要让一个县,甚至一个地级市的领导支持你在这里种大豆,肯定不能是空壳公司。 否则一旦出了事谁负责? 所以,丰收和汉华的关系就不能遮掩。 对于李照基这样在国内关系网深厚的人,根本不是秘密。 “汉华确实在种大豆。” “徐生,我在金融投资上的能力虽然不如你,但农业跟金融的关联可不大。如果你需要大豆的话,可以做期货,或者直接收购现货大豆,怎么还自己种起来了?” “四叔,这涉及到汉华的投资策略,我不好多说。”徐良笑道。 “明白。那我就不多问了。” 李照基果断的停下了。 未免气氛弄僵,徐良果断的转移了话题。 “四叔,您在香江是老资格了,人脉深厚,影响力遍及香江,恒基兆业又是香江地产行业的领头羊,所以我这里有个忙想请您帮一帮。” “哦,什么忙?只要我能帮得上,一定帮你。” “汉华资本发展的很快,华人行的办公场地越来越紧张,已经渐渐不够用了。所以我打算在中环买一栋写字楼,不知道你有没有好的推荐?”徐良直接道。 “原来是这件事。不知道你需要多大的办公空间?” “至少两万平米。” 徐良道。 汉华资本还会继续向前发展,到时候会议室、会客室、仓库、数据库房、公共办公空间、私人办公空间等等。 两万平米才能满足汉华资本未来十年后的需求。 “我记住了,回去帮你问问。不过中环的写字楼寸土寸金,租金又是全球最高,业主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否则很少出手中环写字楼物业。所以我没办法给你打包票。” “成了,我记住您这个人情,不成也没关系。”徐良笑道。 李照基笑着点了点头。 李家父子两人又盘桓了一会后才离开。 在回去的车上。 “爸爸,徐良在大豆上的口风太紧了,什么有用的消息都没探听到。”李家成懊恼道。 “没听到才是正常的,如果他口风不紧,也创不下这么大的家业。”李照基平静道。 “那我们还投资大豆吗?” “汉华资本一直投资实物大豆,却没进入期货市场,这实在是太奇怪了。”李照基忍不住道。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大豆耐储存,他们投资实物,是看好长期市场。我觉得我们也可以适当的买一些大豆现货。” 李照基摇了摇头,“期货还好。现货需要仓库,需要解决运输,还需要储存。我们也不知道汉华资本具体会在什么时间出货。 如果他们忍耐一年的时间,那么这笔资金就等于闲置了。 而且我们也无法判断大豆是不是真的会涨价。 意外因素太多。 与其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还不如把资金投入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