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夺魁 (第2/2页)
“老张,虽然现在行市好了,但你手里也要留点钱,全拿去拍地,又不能卖期房,万一遇到点风吹草动,富力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陈卓林也微笑道。 本来就犹豫的张立听他们这么说,越发的犹豫起来。 “泰华地产31亿6000万,还有更高的吗?” “31亿6000万一次。” 感受着前后左右众人的关注,以及周围一句句劝导的声音,心里压力本来就极大的张立再也坚持不住了。 猛地把手里的标牌扔在地上,起身朝外面走去。 “31亿6000万,让我们恭喜泰华地产,拍得B9地块。” “哗啦。” 热烈的掌声响起。 陆觉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后,快速站起身,鼓掌之余朝众人微笑颔首。 看着那一道道审视的目光,他终于明白‘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什么味道了。 国土的领导走上台。 满脸都是笑容。 他确实有理由高兴。 这次的拍卖前所未有的成功。 拿出来的地块,除了极个别的,基本都拍出了比预料中更高的价格。 这可都是政绩。 “我们在酒店宴会厅给大家准备了午餐,欢迎各位老板移步到餐厅。” 众人朝转身朝餐厅走去。 “这位先生,不知道怎么称呼?” 很快就有人找上了陆觉。 大家都不傻,能拿出近50亿华夏币拿地的机构,绝对有顶尖的大背景。这样的存在,当然要交好。 说不得那天还能合作一把。 ―― “徐总,拍卖结果出来了。” 吕慧挂断电话后走了过来。 徐良放下手里的书。 “花了多少钱?”
“国贸地块花了15.3亿华夏币,广渠门地块花了31.6亿。” “都不便宜啊。” 徐良笑道。 “徐总现在四环外的楼板价普遍在1000元,三环1500,高层2500,高档住宅在3000左右,按照国贸和广渠门地块的容积率和价格,我们做期房的话,很难赚到钱。”吕慧认真道。 “这个我知道,不过我又没打算做期房。” 徐良打算全额缴纳土地购置款,然后学香江那些地产商,商业地产尽可能快的建完,住宅地产分期,花个五六年建起来。 五六年后,京城的三环附近的房价都七八千了,绝对能赚的盆满钵满。 “我让你搜集的资料搜集全了吗?” 吕慧点了点头,拿出一份厚实的资料放在徐良面前。 “这些是您让我搜集的京城、魔都两地全部烂尾楼项目和资料。” 徐良点头后挥了挥手,吕慧转身离开了。 看着手里的资料。 徐良脸上露出期待。 现在京城、魔都等地的烂尾楼,基本都位于二环和三环城市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而且价格也不会太高。 对他而言是极大的捡漏机会。 而且收购烂尾楼还有几个好处。 第一,烂尾楼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中的“死角”,不仅有碍市政规划,而且影响市容,被誉为城市“毒瘤”。 而盘活的烂尾楼不仅可以帮政府解决城市建设的难点,还能创造就业、贡献税收,所以烂尾楼在接手、销售过程中,通常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扶持。 第二,位于城市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 第三,一个正常楼盘从开发到上市起码需要两三年,而烂尾楼不少已是准现房。 除了“拿地”成本的节省,接手“烂尾楼”不需要进行报建、打地基等前期工作,节省了建筑成本。 通常开发一般只需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和少量的收购及改造资金,而其回报率却相当可观。 好处不少,坏处也有。 第一,产权复杂。 很多烂尾楼因为欠债,以及几次转让的关系,债权分为几家,甚至几十家,很容易陷入产权纠纷。 第二,烂尾楼的土地使用年限均在不停缩水,无形中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 第三,安全隐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华路SOHO。 ‘破烂王’潘石意07年,10.29亿购得民源大厦,并更名为光华路SOHO”。 虽得了个大便宜也摊上了大麻烦。 该项目自2000年起就被发现有安全隐患,潘石意2007年底接手这个项目后花了2000多万元打了378根护坡桩,但仍然免不了墙体开裂,甚至下沉的情况。 第四,楼市隐患。 房地产是有周期的,如果在巅峰的时候买了烂尾楼容易砸手里。 不过对徐良而言烂尾楼的坏处没这么多。 产权复杂,理清楚也就是了,大不了多花点钱。 现在花的钱跟楼市上涨后的价格相比,根本不算啥。 第二,烂尾楼的年限不够了,价格也会相应的更低,而且他买烂尾楼又不打算卖,而是打算出租,所以无所谓。 第三,有重大安全隐患的烂尾楼不买也就是了。 第四……。 唉。 在华夏二十年内楼市都没跌的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