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夏版圈地运动的开端 (第1/2页)
已入十月,庄稼已经种到霖里,农人除了去给庄稼浇浇水外没有什么活了。 今年是个丰年,又是皇家庄园,庄户们不必担心贪官污吏的迫害,缴完了皇粮之后,余下的粮食不但装满了粮仓,更是足以让家里的孩子吃的饱饱的。 和煦的阳光驱走了深秋的寒意,黛玉与一群妇孺坐在一户老嬷嬷家的院子中,笑盈盈询问庄户们平日的生活。 圣子在位,这两年的生活几乎可以是如梦中美好。老嬷嬷手中的绣花针一刻不停,同时也跟黛玉着前些年的光景。 人一老就喜欢回忆往昔,吕嬷嬷出身姑苏绣房之家,曾经是东宫的女官。 因昭武末年的那场宫变被波及,好在四爷有个好养母,昔年的东宫宫女被曹太后救下送出了宫。 老嬷嬷与几名宫女没了去处,就直接落户这座皇庄,平日里帮着管事张谦管理庄子,同时绣些绣品拿出去换钱。 随着庄子上收留的英烈遗孀人数增多,这群军汉们的老娘妻子大部分没有什么养活自己的手艺,干农活又使不上太多的力气,哪怕有皇庄照顾日子也过得苦巴巴。 老嬷嬷一琢磨,就给这群妇孺教授绣工,一来二去竟然在京城秀坊揽下了不少活,虽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能赚下不少钱来。 要不然庄子里的这群娃娃哪能一个个长得结实,跟着秦大等人练武哩。 “谁女子不如男,吕嬷嬷带着大家用绣绣品换钱养活着一大家子人,这比很多男儿都要厉害。” 黛玉看着木箱中一份份绣品,哪怕只是一般的布料,在精湛的绣工与精致的花样衬托下,比京城好几家大秀坊的绣品还要强上一些。 不过因为接活的秀坊一般,绣工、花样皆是上乘,能换回的银钱也是有限。 她想到了湘云手中现在就有一家经营绣品的铺子,心生一计:庄子中多是妇孺,而且将来肯定会收留更多的英烈遗孀,仅靠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多填饱肚子。 若是能让这群妇孺有了稳定的营生,比如绣工。不如在庄子里开设秀坊,让湘云的铺子进行售卖…… 等等,爹爹曾朝的丝绸绣品在海外极为受欢迎,那些东、西夷人贵族皆以穿朝丝绸锦缎为荣耀。 既然如此,这个庄子上的妇孺可以以绣工养活一家人,那其他地方的妇孺是不是也可以? 云meimei手里有铺子,薛家更是经营着好几家秀坊。再加上二jiejie、三meimei、四meimei以及宗室中的贵女,她们若是能够联合起来,岂不是能借此帮助更多的孤苦妇孺? 这年月的妇人,哪个不会绣上几针?高、症低赌绣品都不会愁销路。 再加上宫中的绣女可以掌握着国朝近乎所有的绣法,只要经营得当,庞大的海贸足以让这些绣品换成海量的银子。 太后娘娘仁爱,想来也会同意让宫中的绣女帮忙的。大不了她每个月多去几趟慈宁宫,陪老太太玩扮演金童玉女的游戏…… 黛玉一件件翻看着箱子中的绣品,心中却已草拟出了大致的计划。 朝廷已经在沿海开设了好几处市舶司,海贸的扩大就在眼前,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此事若成,至少那些没帘家饶军户遗孀将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再加上朝廷的抚恤与家中的田地产出,养活一家人根本不成问题。 想到此处,黛玉眉眼弯弯,亮晶晶的眼中充满了斗志。 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公主殿下笑盈盈问道:“嬷嬷愿不愿意多收些徒弟,我想在庄子上开个秀坊……” …… 今是寒衣节,又逢丰收,张谦是个心思活络之人,早前就给宫中送了折子,是庄子上会在今日摆上流水席,感念恩浩荡,庆贺盛世来临。 原本只是想借此在皇帝老爷面前露个脸,不想试探性的折子竟然真把皇帝老爷给请来了。 子带着三个孩子来吃席,张谦心中激动的同时又紧张的不得了。 好在庄子上都是信得过的人,一面面桌子摆了出来,一盆盆大锅菜端了上来,校场上甚至挤不下庄子里的所有人,饭桌都顺着校场的两个出口摆到了街巷里了。 没有精致的席面,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都是些猪rou炖菜、烤制的野味、高粱面制成的馒头、羊rou烩饼等等,大部分是军中惯吃的饭菜。 唯有皇帝老爷与两个公主的面前放了几盘还算精致的菜式,这还是庄子上的人从河中刚刚捞起的鱼儿,让厨子专门做的。 五岁不到的淳儿今日可开心了,好多好多伙伴。 她学着庄子上的娃娃,端起装着满满rou块的碗来,呼啦啦往嘴里刨饭。 皇帝老爷见闺女吃得欢快,庄户们脸上都是笑容,心情自然也好。 加上陪他同坐的几人都是武人,便是顾忌皇帝老爷的身份刻意压制自己的干饭速度,那也是风卷残云,激起了皇帝老爷的斗志…… 不过他到底比不过这群干饭人,加上庄子上的碗要比宫中大,两碗下肚他就有些撑了。 “四爷的胃口不如以往了,末将可还记得当年您一顿至少能吃三碗米的。四爷每日cao劳国事,耗费心神精力,怎么才吃这一点?” 秦大看着皇帝老爷双鬓中露出的灰白色,不由皱起了眉头。 “四爷也别怪末将话粗陋,当年您与殿下一同跟着老公爷练武,那会身子骨多壮实?这不行啊,下有您这样的圣君,才是亿万百姓之福。您得多练练,大家伙还盼着您万岁呢。” 这话若是被有心人挑刺,遇到昏庸之君还不知要被冠上什么莫须有的罪名。 整桌人都安静下来了,反倒是皇帝老爷听完后先是苦笑,随后洒脱的摇了摇头。 “多少人盼着朕早死,也就是你们才会跟朕这些……朕知道了,今后会重拾武艺。过两年太子再大些,朕就带着大家重启北征,实现大哥当初的愿望。” 回京的途中皇帝的心情挺复杂的,庄户们感念皇恩,将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