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 贾家祖坟冒青烟了! (第2/3页)
朱理学之门徒,就要被称为人。那底下的读书人,岂不是要被禁锢在狭窄的一门学思想中,无法弘扬圣人之道。” 孔孟二圣估计都不会想到,千年后儒家的门徒会将他们的思想歪曲成这个样子。 老爷子欣慰的点零头,唏嘘道:“这对于帝王来这是好事,但对汉家王朝来,却是一道难以斩断的枷锁。存理、灭人欲,朕倒是宁愿饶欲望能更大一些,这样我汉家儿郎的血性才会更盛一些!” 一起这些,这位一辈子与人斗、与斗的帝王变得激动起来。 他站起身来,挥袖长叹:“先秦百家争鸣,儒、道、法、墨……每一门学都是难得的瑰宝,朕不希望我朝的百姓被一门学所圈养。‘君子’党也好,西林党也罢,他们皆是继承了前朝理学的衣钵,以君子之名行学阀之事。贾琮,你想不想打败他们,为下士人弘扬真正的圣人之道?” 啊? 我不想,一点都不想! 贾琮脑瓜子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锅太大,他背不动! 老爷子一巴掌呼在贾琮的脑瓜上,怒其不争:“不,你想!” 贾琮抱头蹲下,依旧摇头:“我不想,真的,圣人老爷,我一点都不想。这任务太艰巨了,我办不到,人家还只是个孩子啊!” 这与上阵杀敌不同,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老爷子揪住了贾琮的脖颈,“亲潜的循循善诱。 “贾琮,你逃不掉的,你的老师徐青藤已经接过了魏老头的衣钵,你是他的弟子,注定要跟他们斗,既决胜负,也分生死。” 啊?老师? 贾琮能想到魏老爷子是反对理学学阀之人,可他的老师徐晋是正儿八经的理学门徒啊。 这怎么可能? 只见圣人老爷呵呵冷笑:“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融入他们,最后打败他们!躲在家里是不行的,你要学学你的老师,谁会想到理学的骄傲、六元文魁徐青藤会是他们的掘墓人。” 贾琮已经目瞪口呆了,因为圣人老爷又爆出了一个大瓜。 那柄曾经陪伴魏老爷子三十年的打王金锏,已经被圣人老爷赐给了徐晋徐青藤。 “当初朕暗中培养了两个人,一个是你的老师徐晋,另一个是你的岳父林如海。” 啊? 贾琮感觉自己的脑瓜子嗡嗡响,张开的嘴实在无法合上。 只听圣人老爷继续道:“可惜林如海生傲骨,他的性子太正太直,眼中容不下一点沙子。从江南盐课的事就能看出来,他可为良相,但不可为宰辅。” 贾琮鸡啄米般点头,老爷子对岳父爹爹的评价很到位。 但凡岳父爹爹当初能与江南的人虚与委蛇,林家就不会这么惨。 老爷子唏嘘感慨:“魏老头被人喊了一辈子的和稀泥,但他主政的这十年,不但为朝廷解决藩镇之祸攒下了家底,更是将西林党人压制的不敢冒头。这才是真正的宰辅,林如海不行,如今就看徐晋能不能做到了。” 啊? 贾琮已经无法跟上老爷子的思维,脑瓜子嗡文离开了龙首宫。 老爷子今日给他的这些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些都是机密中的机密,足以翻覆地的那种。 朝争在道争面前完全就是个儿科,朝争还可能活命,道争才是真正的不死不休。 怪不得昭武中后期西林党就逐渐失去了中枢的话语权,原来是太上皇与魏老爷子的手段。 那么回过头来看,派姑父大人南下坐镇盐课,借盐课贪污大案清理江南官场。 随后让二叔去浙江督学,紧接着就发生了浙江科举舞弊案,借此削弱江南各大书院的清名与实力…… 等到魏老爷子走后,中枢两位实力最强的阁臣,蜀党之首齐博瀚、两浙党魁褚邦正立马被贬谪出京,将夏令行推到了内阁次辅的高位上。 如今又不遗余力的培养六元文魁徐晋,连打王金锏都赐下去了,二圣的心思已经摆在了明处。 内阁首辅周炯也好,次辅夏令行也罢,都不过是过渡罢了,徐晋徐青藤才是二圣内定的宰辅人选。 所以圣人老爷今日跟自己这些机密,恐怕不仅仅是提点自己…… “琮哥儿,圣人与陛下不会让一个生宿慧的人游离在他们的计划之外,青藤先生当初收你为徒,就是圣人钦点的。所以,青藤先生接过了魏文正公的道统衣钵,而你作为青藤先生的唯一弟子,你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了。” 书房外由贾十一亲自带人守着,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黛玉很快就将所有的事串了起来,心思细腻的她比贾琮挖的更深,一语道破了太上皇今日这些话的用意。 随着贾琮乡试告捷,已经有了足够的身份与实力去仕林文坛搅风搅雨了。 太上皇点出了其中的隐秘,贾琮现在就得作出选择。因为道学之争关乎王朝的兴衰,二圣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松懈。 昭武年间,太上皇亲自挑选了林如海与徐晋精心培养,如今的皇帝也会挑选合适的人选,贾琮就是其中一个。 当然,贾琮若是不能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二圣也不会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