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岳父教婿 (第2/2页)
/br> 老前辈威武,在下学废了! 自户部大门外分别后,林如海抬头看了一眼门檐上挂着的金漆红底牌匾,无奈笑了笑。 “姑娘,三爷,老爷出宫了。” 贾琮与黛玉从马车上下来,林如海远远就看到了这对儿女,脸上的笑意更甚。 挨个搓了搓跟自己请安行礼的女儿与未来女婿,笑呵呵的道:“子赐恩,许了为父户部左侍郎,不用回江南去了!” …… 入夜后,荣禧堂的喧闹暂时告一段落。 孩子们都回去休息了,老太太看着坐在下首的女婿,唏嘘不已。 “当初你从翰林院外任江南,一走就是十几年。如今可算是熬出了头,可怜老婆子的敏儿却没有机会再回京城了。” 林如海微微皱了皱眉,他知道老太太对自己终究怀有埋怨之心,可到底是他辜负了岳父母的嘱托,让妻子遭了难。 这难有妻子娘家饶掺和,同时也有自己当初的疏忽大意。 唉,这就是一笔糊涂账,算不清的那种。 他起身跪下,郑重的道:“岳母大人,婿已经向宫中请旨,为夫人请封诰命。婿的正室夫人,永远只会有敏儿一人。” 老太太的手重重在桌上一拍:“你这是作甚?我又不是逼迫让你不能再娶继室,难道要让墨哥儿一辈子顶着个庶子的名头?” 林如海摇了摇头,缓缓道:“实际上婿之前就想过此事,打算将墨哥儿记在敏儿名下……” “胡闹!” 老太太愤然起身:“你如今已是六部堂官,将来应酬的事数不胜数。若家中连个正经太太都没有,如何与人来往?” “这……” 林如海是个直男,根本没有想过内宅之事。被老太太这么一提醒才想到这一茬,一下子头疼起来。 若在外任还好,宦游之人,多有不带家室之例。 可如今回京任职,总少不了内宅交往。 老太太见女婿被自己的哑口无言,好气又好笑。
儿子也好,女婿也罢,就没一个让她省心的。 “行了,这事不急在一时,你舟车劳顿,先去好好休息,明日再细。” …… 大年三十,荣国府欢声笑语不断。 林如海回京前就来了书信,故而老太太让人将开有侧门的梨香院收拾了出来。 墨哥儿已经一岁多了,不但能喊出爹爹、mama、哥哥、jiejie,还能歪歪扭扭的走上几步。 林如海抱着口水娃,乐的脸上的皱纹都去了几分。 他昨夜与锦瑟了大半夜的话,对老太太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 老太太对他有埋怨是真,当年妻子遭难最终默不作声也是真。 但锦瑟能顺利产子,离不开荣国府、老太太的保护与关照。 要知道他在南直隶这一年多,光是被刺杀就有十余次。若锦瑟真跟着他去南直隶,恐怕早就香消玉殒了。 “呆呆……” “是爹爹。” “四呆呆……” “爹爹!” “呆呆!” 好吧,呆呆就呆呆吧。 锦瑟温淑贤惠的将一顶虎头帽戴在儿子的头上,掏出手绢将口水娃的脸擦干净。 “老爷想好了,真不打算搬出去?” 林如海摇了摇头:“至少暂时不搬,京城的局势还不明朗,陛下如今才算基本掌握了朝政大权,这一两年内怕是要有大动作。你与玉儿、墨哥儿呆在荣国府,我才能放心。” 到此处,林如海突然问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在你耳边什么了?难道不愿继续住在荣国府?还是,有人为难你?” “不、不是……” 锦瑟知道林如海是误会了,连忙解释道:“妾身只是担心若继续住在荣国府,会对老爷的前程有碍,终归是文武有别。” “你呀,想多了。” 林如海能感受到锦瑟的真情,腾出一只手来,将其搂住:“不必担心这些,文武之分,在到了老爷我这个品级已经不重要了。况且这是荣国府,我这个荣国府的穷女婿住上一两年,不过分吧。谁敢拿这种事嘴,我就让琮哥儿打上门去……” “噗嗤……” “姑父要我去打谁?” 门口两颗脑瓜子让锦瑟羞的整个人都通红通红的,林如海怀中的口水娃无齿笑了。 “jiejie,哥哥,jiejie,哥哥……” …… 黛玉抱着口水娃在软塌上玩着吃手手的游戏,林如海则是考教女婿的功课。 “你的经义足以过了童子试,但你的策论问题很大。” 林如海将贾琮交上来的数份策论文章看了一遍后,严肃的训了起来。 “虽策论最重言之有物,可你太言之有物了。不别的,赋税的改良,也是你一介童可以的?” “在你没有掌握大权之前,你要做的是和光同尘,而不是鹤立鸡群的想要急切的表现。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你贾琮哪怕简在帝心,也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这底下最不缺的,就是简在帝心的人!” 林如海看着这几份言辞越来越激烈的策论,不禁扶额。 琮哥儿这几份策论,若只是直呈皇帝,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文章。 可若放在科场上,八成是要被考官直接黜落。 弄不好还会被是标新立异,刻意卖直求名。 他看着满脸不服气的贾琮,不得不耐心道:“你知道你的老师徐青藤当年中会元、状元的策论是什么样子吗?四平八稳,稳中又有一丝新意。那届的考官对你老师最高的评价就是稳重二字。” 贾琮还从未听过此事,不由好奇心大起。 “难道,老师在科举时,从未提出过新政变法的事?” 林如海抬手搓了搓贾琮的脑瓜,语重心长的道:“傻孩子,朝廷选官的第一要求不是有才,而是要足够稳重。徐青藤在翰林院的时候,他都从未公开宣扬过新政变法,而是在外任时开始养望,默默养望十年期,一朝奏疏下知。你要跟你的老师好好学学,稳中求变!” 月票推荐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