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小侄女回来啦! (第3/3页)
……唉!思来想去,老婆子只能来求二奶奶,当年板儿他爷是跟大老爷连过宗,还请二奶奶看在大老爷的面上,施舍一二,老婆子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板儿被人签了契,丢了祖宗的脸。”
刘姥姥口中的大老爷,乃是王熙凤的亲父,原本王家真正的继承人。 王熙凤见刘姥姥的老泪纵横,眼看就要挪开椅子给她跪下,忙扶住了道:“姥姥都到这儿了,我哪能看着你们饿着肚子卖身为奴?先不这些了,瞧着孩子都吓得不敢吃饭了,你们祖孙先吃饭,我这就让人去准备些钱粮,到时送你们回去。” 为防刘姥姥祖孙不自在,王熙凤与贾琮去了他处,只留平儿在屋中用饭。 “琮哥儿,那王平口的里长我有印象,他当年是我爹的亲兵头领。” 王熙凤这么一,贾琮就明白了叫他来的用意。原以为王熙凤是决堤的蹊跷,不想是让自己帮她查她爹战死的事情。 贾琮点零头后,又疑惑的问道:“嫂嫂不跟二哥这事?” “这事当然要跟你二哥的。” 王熙凤熟练地搓了搓贾琮的脑瓜,幽幽道:“不过咱们不能明着查,王平口干河大堤决口决的蹊跷,青藤先生明察秋毫,不妨请青藤先生查一查此事……” 贾琮对刘姥姥一家还是很有好感的,王熙凤因为其父的关系,嘱咐府中的管事准备了三马车的东西,粮食、布匹、rou食等物足够他们一家安然度过这一次的困境。 “这银子姥姥藏好了,粮食我不敢一次给你太多,要是不够了你就遣人送信,或是直接来府中找我。” 刘姥姥当然知道王熙凤的意思,粮食若是给多了,庄子上的人知道来借粮,她借还是不借? 倒是这二十两银子,哪怕粮食又被大水冲走了,也足够他们一家撑过几日,来京城求援。 贾琮也掏出荷包,将里面十余两的碎银子倒了出来,塞给刘姥姥:“老人家也了,板儿聪慧,不能耽误了。这银子你拿着,让他去学堂开蒙。对了,十一叔,你去书房取一套四书五经来,再收拾些笔墨纸砚……” “使不得、使不得,二奶奶给的银子足够了。” 刘姥姥不是贪心之人,见贾琮又是送银子又是送书送笔墨,连连推拒。 贾琮强塞给她,转身就走:“嫂嫂给的是她的,这是爷赏板儿的,拿着!行了,嫂嫂我先回去跟大姐儿玩,等一会十一叔就会把东西送过来的。” 王熙凤拉住了又要跪下的刘姥姥,笑了笑:“琮哥儿有的是钱,圣人老爷与陛下见赐下金银,他花都花不完,他给你你就受着。” 刘姥姥看着“横行霸道”迈着腿儿往府中走的贾琮,感激的叹道:“贵饶名号老婆子就是在乡里都听到过,人们都御猫大人将来是要当宰相的,到时候我们这些老百姓就有福了!” …… 老太太很喜欢握着她指头咯咯笑的曾孙女,觉得大姐儿跟她有缘,已经让鸳鸯取来了不少她珍藏的玉石珠宝,恨不得姐儿感觉长大些,好让她打扮着玩。 见贾琮回来,好奇问了问刘姥姥的事。 贾琮调减了部分大概了一下,屋子里的人都惊讶王家竟然会有这么穷的族亲。 还是老太太见多识广,唏嘘道:“王平口的确有王家的族人,而且还有几户是王家未出五服的族人。开国的时候咱家也想过让部分族人分了宗,搬出城去,可老祖宗当年担心这群只会在战场上搏命的厮杀汉离了府中过得艰难,就在西廊下辟了两条街出来,将族人都安置在一块了。如今看来,还是老祖宗看的远。” 老太太这么实际上还隐了一点原因,若离得远了,宁荣两府还怎么管束族人?武勋能在军中控制军队,少不了族人入军营做军曹支持主家,要不然衰落的速度几乎是成倍数的快。 “既然求到咱们家了,又是和凤丫头她爹连过宗的亲族,那就让人多看广。” 老太太抱起大姐儿亲了一口,呵呵笑道:“就当是给咱们家大姐儿积福了,这是难得的缘分。对了,琮哥儿你也别闲着,去看看西廊的族人,要是有遇到困难的,别省钱。咱们贾家可不像他们王家,族人都要饿死了,他们倒好,连门都不让进!” 贾琮一拍脑瓜,还是老太太厉害! 多好的机会啊,不利用一下都对不起刘姥姥带着外孙受苦遭难的来这一趟。 在贾琮带着一串板车给西廊下的族人送粮派米的时候,京城中的茶楼酒肆又开始了新一波的八卦。 一是都太尉统制县伯府不顾亲族死活,将千里求援的老妇幼儿拒之门外。还是有人看不过眼了,为其指了明路,求到了刚刚回京的荣国府琏二奶奶那。 琏二奶奶又是送粮食布匹,又是送银子的,还让人一路护送,用马车将其安全送回了家。 其二就更有意味了,宁荣贾家弄瓦之喜,荣国府太夫人遣御猫大人给亲族送温暖,为大姐儿积福。 这人嘛,就怕对比。一时间,老太太的名声急速上涨,直追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便是早前因放印子钱的事名声有瑕的王熙凤,这一回都托了刘姥姥的福,成了人人称颂的善心人了! 月票推荐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