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一点书 (第2/2页)
打容易的仗,所以真正的名将是没什么名气的。但就是因为这样,才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破坏降到最小。因为一旦交兵,是非常凶险的,打仗是国家的大事,不事先评估好绝对不行。” 同时孙子又说道:“两军交战,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意思就是说:“两方打仗,把别人往死里祸祸,并不高明。因为把别人打的惨,自己受伤也严重,伤人一万,自损八千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能不通过战斗而让别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百战百胜其实并不是啥好事儿,因为自己也挨的不轻。” 《华杉讲孙子兵法》让杨叶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让他的心灵也感到震撼。原来打仗打的就是实力,没有实力啥都白搭。 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九伐中原多少有点闹腾啦!曹魏的国力是蜀汉的十倍,而诸葛亮却妄想一举吞并曹魏。最终不过是枉费国力罢了,让蜀国老百姓多受战火摧残而已。而魏国灭蜀也只不过打了一仗罢了。 而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好像总认为打仗打的就是战术。打的就是计谋。如同《三国演义》中,什么美人计,借东风,空城计。就纯属小说家言啦!跟真正的战争其实是两码事。 一场战争的胜负的关键在于打仗之前,并非打仗的时候。拿破仑曾说过,前方战场的伤亡远没有后方营地位置重要。 读完这本书,杨叶开始思考家里的生意,自家的生意该走向何方。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生意做的大的,都是走质量路线的。创造自己的品牌,那样生意才做的起来。
杨叶觉得如果想把自家的生意做大做强,一定要把腐竹质量提上去。凡是出库的腐竹必须久煮不烂,同时像南方的食品厂那样,加工市面上最好的腐竹。 等个一两年时间,自己家的腐竹名声打出去了。就开始分装不同的袋子,多注册几个品牌,多招几个代理商。市场下面的货物品牌不一样,代理商就不会砸价。他们有利润,就更乐意帮自家卖货。大家都有钱赚,毕竟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杨叶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表示很赞赏。但是杨叶制定的战略规划并没有得到实施。 因为凡事说说容易,但做起来确是千难万难。因为河南人做的腐竹都是掺加淀粉的,质量很难保证。想要一批跟一批一样,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质量关把握的再好,也难做到百分之百。 另外就是加工像南方那样的腐竹,那就更不可能啦!因为南方人有钱,投资的厂房动辄几千万。如果腐竹像他们那样造出来,成本太过高昂。况且技术,设备根本就达不到。 虽然杨叶的建议确实有不合实际的地方,但却指明了他们家发展的方向。他们应该把自己货物定位在低端市场,避开与南方货的竞争。说简单点,就是做便宜货,但同时把关质量,树立自己的口碑。这还是比较现实的。 读书绝对没错,它可以扩大我们脑子的内存,让我们更有智慧。但是理论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它需要实践来磨合。 从这个角度讲,杨叶也有犯轴的地方。他曾经让厂里的工人加工了一套高端货,就是一点淀粉都不加的腐竹。他的父母极力反对这件事,可他却为了这件事却一再坚持,因为他认为正是做这种货的人少,才可以挣钱。当满大街的开始做的时候,就没利润了。 一种生意,先做的那批是吃rou的,晚点的是捞骨头的,最后到的连口热汤都喝不上。什么叫做商机,先人一步就叫做商机。杨叶家有个远房亲戚,是最早一个加工豆皮的。几年间,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一个土老板,光房子就整了好几套。 做生意这种事情,只要抓住一次机会。一辈子的吃喝就有啦!这种例子,杨叶见的太多啦! 然而这批货做出来后,卖的并不好。甚至几个月都没有卖完一批货,眼看要到保质期啦!最后把它当普通货处理了,赔了不少钱。 杨叶也思考过这件事,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没人认可呢?不掺加淀粉的腐竹有它天然的优势,它可以煮可以炒菜。而掺加淀粉的腐竹最多可以拌凉菜而已。 当杨叶去送货的时候,他看见满市场的南方腐竹。他恍然大悟,这几年,南方腐竹已经占领了高端市场。需要高档腐竹的客户直接就会选择这种货,怎么会要他家生产的。这片市场早已经不是处女地啦! 无论什么事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是王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