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 (第1/2页)
没过几日,杨易宁通过杨玲的搭线,去见了基站维护的主管。他们谈了一些工作情况及细节后,他觉得这份工作的工资待遇是可以的,但是他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份工作。 维修基站的人员不仅有个能吃苦的好身体,还要有随时待命的精神。他们工作的时候,吃饭是没有准点的,不仅吃饭没有准点,甚至连睡觉也是没有准点的。他们要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人必须能联系得上。当基站发生突发情况,不管你在何时何地,不管你在干嘛,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得去维护基站的信号的畅通,只要有出现问题一个字“上“”,丝毫不能含糊。所谓的基站就是信号塔,所在位置基本都是在深山老林,有的汽车能达到,有的汽车根本无法达到,甚至连路都没有的,只能靠人的双腿翻山越岭,开辟道路。维护人员去抢修得背上一袋维修工具,还要提着起码10公斤的柴油,因为基站可能是停电造成无信号,这种情况就得给备用发电机加油。这其中抢修路途的危险可想而知,而且对人的身体和胃都是极大的考验。 杨易宁本来仗着一个想法:反正自己年轻,辛苦点嘛就辛苦点,这样的工作对自己的身体是一种锻炼,对自己的心理也是一种磨砺,无所谓了。当杨母听到这样的情况和性质就坚决不同意,吃饭睡觉都没有准点,不要到时候工作没做好,还把身体搞垮了。特别是杨易宁还有胃痛的毛病,饮食不规律就容易犯胃病,那胃病犯起来是痛彻心腑的,不要说干工作,连吃饭的精神都没有。杨父也是毫无犹豫的支持杨母,就丢下一句:“你不要去上个班,多的事情都干出来了,到时候还要我们两个老呢去医院里伺候你。”对于感受过撕心裂肺般胃痛的杨易宁来说,那滋味是深刻且让人害怕的。 杨易宁在求职上的失意,换来驾照理论考试的得意。他顺利地在县城里的驾校报上名后,通过裙带关系被提前安排理论考试。于是他开始专心于学习C1驾照理论课,没日没夜地在手机上不断刷题。这种级别的考试对于他是没问题的,这点起码的自信他完全是有的,但是这种久违的感觉让他极为渴望,又极为重视。为考试奋力一搏,已是陈年旧事。 偌大的县城,驾校就仅仅只有两家,教练车的数量自然也不多。驾校的模式都是简单粗暴,一个教练掌握一辆教练车,一辆教练车拥有十几个学员。驾校学员理论考试合格后就会被随机分配到教练车上,学员只会越来越多,而教练车依旧稀缺。杨易宁被分配到一辆教练车,应该有10多个学员。他直到考完驾照都不清楚这辆家练车上具体有多少个学员,每次练车都是来不齐的,总是人来人往,没有定数。平时教练坐在副驾驶位上,除了要辅助学员控制汽车外,还要掌控学员练车的时间。每当一个学员练车的时间差不多了,教练就喊嚷着,该换下一个学员上车接受教育。杨易宁觉得练车的环境特别有意思,当一个学员在练车的时候,其他学员都在教练场地上的临时棚子里围坐一堆谈天说地,各种牛皮,其乐融融。 杨易宁只知他的教练姓陶,他跟着其他学员热情地称呼老陶教练。老陶是一个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皮肤黝黑,身宽体胖。在后来练车的日子里,杨易宁和老陶闲来无事聊起家常,他发现老陶跟自己的老爹居然相识,小城熟人多。在这层关系下,杨易宁阳奉阴违地请老陶吃了顿饭送了几条香烟,以表晚辈的敬意。从那天开始老陶像一位谆谆不倦的长辈,他基本早上都会打电话给杨易宁,催他来练车,练车时间也稍微有所加长。这时的老陶在杨易宁的眼中,是个老师,更是个长辈。 杨易宁在练车场认识的学员都是千奇百怪。他们的身份不同,圈子不同,年纪不同,职业不同,但在练车场他们就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学员。莫管你多牛逼,你进了练车场就得老老实实排队练车,得遵守规则,还要点头哈腰的听教练娓娓道来的另类教育。这么个如此小的县城,是谈不上天南地北的。在练车场里各行各业,游手好闲,纵横商贾,政府机关这些高帽却是大有人戴,而且这些高帽名词的特质在他们身上挥洒的淋漓尽致。 这日,天空昏暗,气候干冷,已约进入冬天。这时,寒风呼啸一过,吹得人冷的直打哆嗦。练车场上四处角落立着遮风避雨的棚子,但是这个棚子可避从上落下的雨,难遮四面而来的风。有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