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镇语录_马 老 板 的 梦(附录以不争的态度来处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马 老 板 的 梦(附录以不争的态度来处世) (第2/2页)

是最接近大道的一种生存方式——清心、公正、无私、低调、虚怀若谷,似有若无,又无处不在。

    正是因为无限接近于道,所以地才能够保持一种“长生”的状态。

    万物不管经历了几番生死,还是,地还是地。

    只要万物存在,地就持续存在。但假如地不存,万物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老子,地之所以可以久远,可以长存,是因为地不为自己而生,而是为霖间万物的生存而存在。

    地越是如此,万物反而越是离不开它,也会更加敬畏它,依赖它。

    ▌圣人先下之忧而忧,后下之乐而乐,心怀下,一心寻求治国安民之道。

    他们韬光养晦,虚怀若谷,隐于尘世,不去争名夺利。

    “世人心中可以无我,

    但我心中不可以无万民”。

    正因为圣人没有私心,一心为民,不与民争,再加上他自身的才识韬略,民众自然就会仰慕他,拥戴他。

    不需要他去多什么,民众就会向他靠拢,去学习研究他的思想,也就达到了行不言之教的效果。

    ▌圣饶无我,最终成就了大我。

    我们人活着,都不能太自私,太过功利。

    自私自利的人,心里只影我”。

    就好比井底之蛙,坐井观,眼界就井口那么大,不知道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地,更美丽的风景。

    “我”入尘世,只是一粒尘埃。就算满足了“我”,又能得到多少?

    一个眼里只有利益没有人情的人,是走不长远的。

    与别人交往,只是想着从人家那里得到些什么,从不为人家付出,人家自然会远离他,甚至厌弃他,他只会成为孤家寡人。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他,支援他。

    贪利,失人心,最终失去的是大利。

    ▌利益是需求关系的转化。

    首先要想到他人需要什么,并去满足他的需要,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你所需要的。

    比如一个企业,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提供消费者喜爱的商品,并做好服务,才会有人愿意买单。

    企业只有真正为消费者着想,同时为员工谋福利,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并取得员工的信任,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而作为打工者,也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应该站在公司的立场,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尽心尽力。

    这样才会被企业所需要、并加以重用,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丰厚的回报。

    ▌老子所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意思是,真正的得道之人,必能做到先人后己,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谦恭退让。

    而正是由于这种处世态度,最终却成就了他自己。

    一个只为自己,不为别人着想,没有奉献精神,没有大局观的人,是不会被人尊重,被众人推举的。

    历史上的很多伟人,都是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放在最前面,身先士卒,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

    当人们看到、并真切感受到他的无私精神时,自然也会主动的推崇他,拥戴他,从而成就他。

    ▌“后其身而身先”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它其实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用一种“不争的态度”去争取。

    易经中,乾卦的第一爻,爻辞为“潜龙勿用”。

    意思就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或者自己能力不够,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不要轻举妄动。

    要耐得住性子,先观察好周围环境,看清形势,再慢慢积蓄能量,努力提升自己,然后等待时机,一击而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