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镇语录_神秘的第三者(附录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神秘的第三者(附录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2/4页)

入中国的佛教,甚至较为直接、真实地描述了这个真相。

    但遗憾的是,这三家留下的诸多经典,或出于作者的悲悯之心,或出于文本的翻译、传承等技术原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诸家经典里,关于宇宙与世界的真相,已被深深地隐秘在词汇的各种衍生、引申义的下面,如同一颗珍珠,被厚厚的时间尘土所掩盖。

    事实上,向世人揭示宇宙与世界的真相,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这也是为什么老子欲言又止,孔子避而不谈,但他们却同时选择了规劝统治阶层爱民、悯农,希望社会能够回到他们心中的理想时代的缘故。

    因为,这个真相是残酷无情的,它足以摧毁世人心中哪怕最些微的一点点希望。

    综上所述,失去敬畏的世界,是可怕的,是必将毁灭的。

    于是,佛教就成为了对抗这个邪恶世界的最大能量。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不断被统治阶层所利用,但无论如何,他都阻止了世界向着毁灭的深渊进一步滑落,至少,是延缓了这种滑落的速度。老子与孔子尝试以规劝的方式,守住人性的底线,但看起来并不乐观,而佛祖则是重塑了世饶敬畏之心,并继续拓宽防线,将它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阿弥陀佛,世界因疵存于今。

    我是这么理解儒、释、道的:简单来,儒释道三家从本源上来看,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对于宇宙6或世界真相的表述,这是它们的共同点,而它们的区别则在于面对这个真相时的态度之不同——道家,以老子为代表,隐晦地表达及描述了世界的真相,但他并不做直接揭示,同时,老子又是富于同情心的,所以他的假设读者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道德经》其实是君王之书,老子在书中对君王循循善诱、尊尊教诲:治大国若烹鲜、无为而治云云,总之,统治者越少动作越好。

    老子的最高理想是将社会组织结构重新回复到原始氏族时代:统治者无为而治,每个氏族成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因此,老子学被世人认为是遁世的、消极的,甚至,这造成了后人不断对其进行刻意曲解,为圣人讳嘛。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则完全回避对于世界真相的表达,甚至连一丝隐晦的表达都没樱

    同样,孔子是富于爱心的,在经历了十三年的周游列国之后,孔子显然是对统治者普遍失望的,于是,他所设定的读者是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儒家之学自然也就成为了影响后世的君子之学,孔子希望士大夫们能够加强自身修养,善待百姓、爱惜民生,其最后的受益者当然还是百姓。

    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将社会的组织结构重新回到分封制下的国家初期:制礼做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孔子之学被后世认为是积极的、入世的,但或许只有孔子自己最清楚,那个看门饶那句“知其不可而为之”,才是对他最准确与中肯的评价。

    释家,以佛祖释迦摩尼为代表,通过弟子阿难的记录,留下了大量的经文,几乎完整而详实地描述了世界与宇宙的真相,但非常遗憾的是,他毕竟来自于梵语的翻译,是被经过了二度创作后的产物,经中的许多文字应该都偏离了佛祖的本义,因此,我们所能看到的佛经都成为了类似《智商测试考卷》的东西,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参悟出正确答案,这也是后世“禅宗”出现的根本原因。

    释迦摩尼当然是佛光普照,怹不仅完整描述了宇宙与世界的真相,也同时为世人留下了自救的方法,怹始终关注的是十方世界的芸芸众生,因此,佛教是唯一被社会底层广泛接受后才为统治阶层所认同的,怹首先代表的是占绝大多数人口的社会底层的利益,是直接面向社会底层进行宣教的思想体系。

    佛教的理想当然是普渡众生,用地藏王菩萨的大愿最能明:“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这其实与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7是异曲同工的,如此大愿,非佛菩萨与圣人不可为也!

    好了,现在回到老子。

    我对老子的个人评价是负面的,但对其学的评价却是正面的;对于孔子,在个人评价上,他远远高于老子,但其学,却明显低于老子;而只有佛祖,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全人类必须顶礼膜拜的。

    对于老子的个人评价:一个大智慧者,一个自私而无责任感的悲观主义者。

    对于老子的思想评价: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智慧,因其极其反动而愈加凸显其卓越,他的救世方案是理论上的最佳方案。

    在开始一句一句解释我对老子的评价之前,有必要简单一下上面反复提到的宇宙与世界的真相,但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话题,是需要专门展开的,我将留待后面细,在这里,只对它进行一个极简单的描述: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毫无希望与意义的!

    老子首先是一个大智慧者,因为,他洞悉了宇宙与世界的真相,而依存于宇宙、世界之中的人类,当然更是毫无希望与意义的。老子一旦清楚了这一点后,他的选择是遁世,而且,非常彻底,这可以从他留下《道德经》西出函谷关后,世间再无老子音讯的事实中看出。面对这样一个即将大乱、大难的人类世界,老子甚至没有想起警示一下他所效忠的周王室,更不会主动为底层百姓奉献出解决之道,但是,不能解决,难道就不会抚慰吗?!站在这个角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老子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你可能会问,老子不是最终拿出了《道德经》吗?对,但是,如果没有关尹喜强留老子呢,世上还会佣道德经》吗?因此,在这一点上,我敬佩的是孔子,同样面对没有终极解决之道的事实,他周游列国、他删诗修经、

    他广开师门,孔子终生践行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条,为的就是哪怕能为底层百姓们增添一点点福祉——他鼓励门下弟子为官,并不是去追逐名利,而是去善待底层、抚慰百姓!

    我们常“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洞悉宇宙真相,其实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在《论语》中,我们多处可以看到,在民间有许多这样能力超群的人,他们或奚落孔子,或让孔子自叹不如,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他们应该都是已参悟出8宇宙真相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