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导演的快乐就这么简单_351 观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1 观影 (第3/4页)

接下来,就会是一趟寻找光明之旅。

    座位上的晓慧心头一紧,下意识看向父亲。

    电影里的情节和父亲太像了。

    她生怕父亲也会和电影里的李建一样,直到消息后一下子被抽干精气神。

    不过林父看着却是丝毫没有察觉到一样,他注意到女儿在看他,便评价道:“路平安的导演功力的确不错。”

    然后便继续看。

    接着,男主李建出场后,接着便是另一个男主刘华。

    画面中,刘华优雅地品着一杯咖啡。

    “鲁瓦克咖啡,世界上最名贵的咖啡.要不要尝尝?”

    一副精英模样的刘华,优雅地想要和身边人分享好东西。

    看上去,这是个好人。

    但结果,他现在所在的场合居然是法院一样的地方。

    在法院还敢这样?

    果然,很快那法官还是听证官一样的假发官员看不下去了:“刘先生,委员会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刘华没鸟这帮人,抬手:“等等,先喝完。”

    然后自顾给身边的人递上咖啡。

    太嚣张了!

    而嚣张是有原因的。

    原来这是一次医院收购会。

    刘华强势收购经营不善的位于香江的某医院。

    并强力要求增加床位,改善经营情况。

    显然,这是个李建身份性格完全不同的资本家。

    只是,这样一个有钱,性格强势的资本家,运气也不太好。

    刘华在强力回击并通过了“我做生意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儿混,就这么决定了,一个病房必须两张床,不能改”的提议后,一阵咳嗽,刘华咳血。

    至此,两个性格迥异的病人齐聚医院。

    一个是修车工李建,话不多,博学,一直梦想当历史教授。

    一个是亿万富翁刘华,社会地位极高,话唠,暴脾气。

    因为癌症,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接下来,就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只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很不友好,刘华问他的助手阿文,那他妈是谁啊?

    李建也直接反问,你他妈又是谁?

    一个亿万富翁,因为这家医院治疗癌症水平很好,所以不得不来到这里,而他先前定下的一间房两张床也成了此刻他自食的果子,不得不咽下。

    电影中也交代了李建能来香江求医的原因,因为他家庭美满,儿女很是出息,于是才会被从内地接到香江。

    见面不是很愉快后,两人没有怎么交流。

    只是时间也的确会改变一些事。

    毕竟是同病相怜嘛。

    在目睹了彼此病痛难捱的时刻,半夜吗啡药效消退后被痛苦折磨得发抖的时刻,化疗后一次又一次呕吐的时刻。

    慢慢地,两人都习惯了躺在旁边的那个老家伙。

    而在这一幕,观众席上的林晓慧和她的mama已经泪流不止。

    影片用了很长的篇幅详细描绘了化疗的痛苦的。

    她俩自然会带入父亲的角色。

    接下来,父亲可就要和电影里的主角一样遭这样的罪了!

    不过为了不让父亲察觉,林晓慧依旧努力克制,继续看电影。

    故事继续。

    在经过同病相怜的时期后,两位主角开始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

    聊聊彼此的家庭,想法,对化疗的看法,甚至对自杀的看法。

    关于死亡,他们说,每个人听到自己要死的消息后,都会出现五个阶段:拒绝,愤怒,妥协,沮丧,接受。

    而他们目前,都处于第一阶段。

    刘华在李建妻子离开后闭着眼睛对他说,作为一个公众健康专家,我认为被探望者烦死的人远比病死的多。

    比如,刘华超爱美食,大吃大喝,他说,美食能振奋精神。

    吃过后,却因为病情,不得不大吐特吐。

    李建嘲笑他,美食灌进了马桶里。

    就这样,他们从开始的彼此排斥,到后来的惺惺相惜,友谊建立起来。

    这种友谊跟和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同。

    跟其他人,他们一起面对生活,工作,各种各样的事务,但他们两个是一起面对死亡。

    当然两人的对比也很明显。

    李建虽然穷,但家庭富有,总有亲人探望,妻子,儿子,儿女很有出息,家庭和睦。

    相比之下,刘华显得孤伶伶,有钱,但除了那个叫阿文的助手,再无别人来探望。

    直到有一天医生过来对刘华宣判,结果出来了,还有六个月,幸运的话,最多一年。

    随即,李建的宣判书也到:最多还有一年。

    “基本上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两个人都是面无表情,寂静,沉默,他们互相看着对方。

    那一刻,他们的内心,经历了很多。

    就像李建在电影里听到医生宣判时的内心独白:“有人在1000个人中间做过一个调查,问你是不是愿意提前知道你准确的死亡时间,答案里面96%的人选择不愿意,而我则倾向于那4%,我一直觉得预知自己能掌握的生命长度,反而会活得更加无所顾忌。可事实证明,我没那么洒脱。”

    在这之前,李建觉得自己对死亡这件事已经看开了,并且还开始思索死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