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三章 文坛四老 (第1/2页)
大明话事人正文卷第三百四十三章文坛四老按大明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经皇帝批准,才能正式逮捕武官,所以林大官人就算认了罪,也可以自由活动。 要说扬州城里最关注林大官人的人,不是那些大盐商,而是扬州卫的万指挥。 林大官人刚在盐运司认了罪,并回到家里,万指挥就登门来访。 “要准备动手了吗?”万指挥蠢蠢欲动。 林大官人指示说:“要顾全大局,再等等,目前不宜妄动。” 万指挥疑惑的问道:“你也知道顾全大局?” 你林泰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就是“我就是大局”吗? 林大官人强调说:“现在稳住不要浪,免得把人吓跑了!” 万指挥莫名其妙,怕谁跑了? 天下文坛盟主、复古派宗门扛把子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或者弇州山人,受邀前往扬州城,但是过江到了在瓜洲镇,便踟蹰不前。 然后老盟主派了得力助手冯时可先走一步,秘密前往扬州打探消息。 两天后,冯时可又从数十里外的扬州城返回了瓜洲镇。 王老盟主挥退了左右歌姬,只留下了儿子王士骕,对冯时可问道:“扬州城内现状如何?” 冯时可脸色古怪的答道:“到了城中,听到消息说,林泰来因为走私之事,在盐运司认罪了。” 王老盟主也震惊的反问:“竟有此事?不会只是传言吧?” 冯时可答道:“林泰来已经在供状上签名画押了,作不了假!” 老盟主一双老眼爆发出与年龄不相称的精光,拍案道:“那扬州城大可去得!明日传话去扬州,后日继续前行,日落前进城!” 先前巡盐御史蔡时鼎写信,邀请他到扬州城召开文坛大会,并且承诺作保。 说实话,他是非常动心的。毕竟扬州城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而且又位于水陆要冲,舆论扩散极佳。 唯一有所顾虑的就是,听说林泰来也盯上了扬州,经常在扬州活动,担心巡盐御史镇不住场子。 但是,如果能把林泰来逼到认罪,说明巡盐御史能镇得住,那就没必要还有顾虑了。 王世贞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一边说:“现在就可以开始往外宣扬了,派人去金陵、江南各处散布文坛大会的消息。” 冯时可又请示道:“该怎么说?前年苏州文坛大会主题就是推选新五子,但最终未遂,这次继续?” 老盟主皱起了眉头,无数难堪的回忆浮上心头,不假思索的说:“这次不能提新五子!” 再提什么新五子,会让人重新回忆一遍前年苏州的事情!稍微懂点宣传策略的,都不会这么干! 最后王老盟主长叹一声,意境深远的说:“这次文坛大会的主题就是,绝响与和解。” 冯时可:“???” 什么绝响?老盟主你想要退位了吗? 可是我冯二还没有做好接班准备,还需要再积累几年资历和人望啊! “天下文坛不能没有弇州公,就像金陵城不能没有秦淮河一样啊!”冯时可劝道。 王世贞还挺感动,冯时可这个后辈虽然能力不咋地,但胜在心性纯良啊。 冯时可又道:“实在不行,弇州公再当几年名誉盟主,我先以坐馆身份主持一下复古派事务,以后弇州公便可再把名誉盟主大位传与他人。” 王世贞:“.” 名誉盟主加坐馆这种组织架构形式,伱是跟谁学的? 感觉再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自己都要被迫禅让了,王世贞赶紧解释说: “所谓绝响,就是张崛崃辞官,将从京师南下到扬州,而吴川楼也受邀,从武昌顺江而下,再加上我,共同汇聚在扬州城。” 张崛崃指的是刚辞官的兵部尚书张佳胤,而吴川楼指的是文坛大佬吴国伦。 这两人和王世贞同辈份,都是复古派后七子组合里的人物。 王世贞继续说:“复古派后七子只剩我们三个还在人世,以我们的年岁,只怕这是最后一次团聚了。 以后天各一方,生死无常,很难再聚,所以可称之为绝响。” 冯时可听到这里,有点失望,原来这个“绝响”不是老盟主想退位啊。 不过不能不佩服老盟主的策划能力,这样拟了题,文坛大会的文艺腔调和历史厚重感简直扑面而来。 王世贞最后解释说:“至于说和解,就是与谢臻和解,与徐文长和解。 在我们复古派后七子绝响的时候,把这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做个了结,我们都老了” 冯时可听到这里,冷不丁的问:“那林泰来呢?” 文坛有传言,谢臻是复古派第一代文敌,徐文长是复古派第二代文敌,而林泰来是第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