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 (第2/3页)
因。 在这种持续糟心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平乱钦差赵志皋的奏疏抵达朝廷。 这封奏疏顿时就引发了轰动,因为“没有兵变”这种措辞,实在太欺负人了。 如果不是奏疏外封上有赵志皋的关防,朝臣甚至会怀疑这奏疏是林泰来冒名顶替写的! 但是,赵志皋这个钦差是申首辅指定的,林泰来又是申府门客出身,最后又弄出这么一个结论,实在太明目张胆。 于是清流势力弹劾起申首辅,更加卖力气了,感觉再加一把劲,就能把申首辅拉下马。 至于把申首辅拉下马之后如何,暂时也想不好,先干了再说。 但不知为何,赵志皋的奏疏被皇帝留中不发,又引发了朝廷里外的各种揣测。 连申首辅心里也有点麻爪了,本来只要皇帝还支持自己,朝堂风浪再大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但这样把关键奏疏留中不发,又是几个意思? 很多人就猜测,皇帝是不是想借着这件事拿捏申首辅,逼着申首辅在郑氏以及东宫问题上表态? 申首辅感到有点失控,向皇帝询问了一次,皇帝答道:“明日经筵面见廷议。” 于是皇帝又借机把无聊的听课,变成了稍微不那么无聊的开会。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挺雀跃的。 为了郑氏封赏的问题君臣争吵以来,皇帝又不上朝,不见大臣了。 一晃半个多月过去,总算明天皇帝能出来露个面了。 等到第二日,够资格上殿的大臣齐齐聚在文华殿外,等待皇帝御殿升宝座。 皇帝心思不明,连申首辅都有点忐忑,不知道今天会是什么结果。 大部分大臣构思腹稿,以备皇帝垂询,只有户部尚书王之垣还在见缝插针的发放《林泰来中秋词》。 申时行忍不住问道:“伱就完全不担心?” 王司徒有理有节的答道:“担心又有何用?难道还能后悔退婚?” 这时代悔婚退婚是道德污点,会被政敌抓住攻击的。 旁边礼部尚书沈鲤插话道:“听说林泰来创建更新社,一直缺个正经的盟主,你们二公倒也合适。” 太阳升起的时候,太监传唤群臣上殿觐见。 礼仪之后,宝座上的万历皇帝主动提起说:“前日见了赵志皋的奏疏,其中多有可议之处。” 虽然大家都知道奏疏内容,但这时候还要装不知道。 因为根据流程,奏疏送到皇帝面前后,皇帝还没有把奏疏下发出来,那么外朝大臣理论上不应该知道奏疏内容。 此后又听到万历皇帝吩咐道:“念!” 便有个侍从的中书科舍人捧着赵志皋的奏疏,大声的朗读了一遍。 先前众人虽然对奏疏内容有所了解,但并没有直接看过奏疏,并不知道奏疏全文是什么模样。 这时候听着读了一遍,众人才发现,这奏疏似乎有点跑题。 除了“没有兵变”这个狡辩主题之外,奏疏只用了一小段抨击本该是主角的杨巡抚,剩余的大部分篇幅,却都在大骂巡按御史马永登。 所以这个奏疏详略,让殿内所有大臣都理解不了。 正常人都能明白,马永登并不是最主要的当事人,骂马永登能解决什么问题? 难道骂一个后来救火的马永登,就能让林泰来放火无罪? 只有申首辅心里笃定,这奏疏不是林泰来代笔,就是林泰来指导的。 不是林泰来,谁能搞出这么莫名其妙的笔法? 就像当初林泰来撺掇李如松写的关于寿宫的奏疏,同样莫名其妙,但就是有奇效。 万历皇帝问道:“马永登是谁派出去的?”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赵焕奏道:“关于最重御史职差,皆由都宪会商而后派遣,巡按马永登由左都御史辛自修提名。” 这下辛自修不出面不行了,也出列奏道:“赵志皋奏疏所言皆一面之词也,多有颠倒黑白之处。 何况兵变事由原本与马永登无关,但奏疏中大量指摘马永登,未免有避重就轻之嫌。” 万历皇帝冷笑道:“也许扬州本就没有兵变,但是有了马永登,才有了兵变。” 辛自修大惊失色,下意识的说:“陛下何出此言?未免令做事的臣子寒心。” 万历皇帝很刻薄的说:“马永登做了什么事情?强攻不成反被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