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失衡的实力对比(求月票!) (第2/2页)
速向同业各家下帖子,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妄图浑水摸鱼! 第三,备轿!我现在就要去拜会知府!” 把最要紧的事情吩咐完了后,郑员外立即对来做客的汪员外说:“汪兄可否暂借一批人手应急?” 汪员外也还在震惊中,下意识的回应说:“此乃应有之义!” 作为同乡加同业,别人遇到了困难,稍微支援乃是一种道义。 郑员外举手为礼谢过,然后说:“如今我的人手捉襟见肘,就请汪兄派三十人,帮我守住白花魁所在的甘泉别院!” 汪员外恢复了冷静,“若对方真有数百人,三十人也守不住。” 郑员外冷笑道:“如果他们真敢派上百人闯入宅院当强盗,那就不用拦着!” 话说到这个份上,汪员外不帮忙也不行了。不然传了出去,会被所有同乡看成不讲道义。 徽州人在外面经商时,还是很讲究团结,不然也形成不了商帮。 就是汪员外很好奇,这个林解元到底是何等样人物,竟敢在扬州城喊出撼动盐业秩序的口号。 想了想后,汪员外决定明天亲自去别院看几眼,毕竟耳闻为虚眼见为实,多收集点信息总不会错。 向汪庆求助后,郑员外就急匆匆地走到了前厅,等待大轿子抬过来。 这时候,又有一个门子急忙跑了过来,慌张的禀报说: “大门外面来了百来人,个个胳膊上缠着红布巾,不怀好意的朝着咱们家大门张望!” 卧槽尼玛!郑员外连忙吩咐:“不要走正门了!用小轿,从侧门走!” 然后又对老管事指示:“你拿我的帖子去县衙,让县衙先派些衙役过来看着大门!” 在郑员外赶到府衙之前,当今的扬州知府吴秀已经在听巡捕官的禀报了。 城中出了这么大事情,作为知府不可能一无所知。 “这伙人总数在五百左右,数日前持有路引分批零散入城,名义上都是吴县派来的辅助苏州卫漕运的差役。 这伙人内部号称为吴县民团,似乎有一套组织体系,不是游兵散勇。
目前彼辈都集中居住在城中东北的四个庙宇中,戒备心和防御心都很强,甚至还在屋顶高处布置了瞭望哨。 另外据城中商家说,他们进城后,已经购买了不计其数的棍棒扁担等什物。” 吴知府越听越无语,越听越棘手,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第一,这帮人不是流民,不能当成数字随意处置。 第二,人数实在太多了,战斗力听起来还很强。 所以想悄无声息的处理也做不到,一个不好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故。 第三,这帮人都有着正当名义,也没有杀人放火、攻打城池官衙,很难寻求非法罪名来办。 当了这么多年地方官,真没有遇到过这样扎手的点子。 就在这时候,听到门子来禀报,大盐商郑之彦前来拜访。 这个完全在吴知府的意料之中,郑员外不来拜访才叫奇怪,所以就把人请了进来。 郑员外和吴知府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投契。 吴知府和林大官人一样,是一个非常喜爱做工程的人。 重修平山堂,就是吴知府和郑员外共同发起和实施的。 除此之外,吴知府在任上还大规模疏浚城濠,并将挖出来的土方在城外堆积出了一个景点叫梅花岭,成为扬州城北的地标。 另一个时空史可法的衣冠冢,就在梅花岭这里。 反正在吴知府主持的工程里,郑员外没少出力,所以两人关系可想而知。 郑员外走进了府衙后堂,连行礼和寒暄都顾不得,直接就对吴知府问:“能否请动扬州卫出兵?” 吴知府不置可否的问道:“出动军兵不是寻常事,以什么名义出动?” 郑员外反问道:“城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还不能请扬州卫出动么?” 作为江北重镇,扬州卫规模不小,有八千多旗军负责漕运,此时都已经出发或者准备出发了。 但还有四千多屯军,负责扬州城的防务。 吴知府回应说:“此事只是当街斗殴而已,没有毁坏屋舍,没有波及路人,和田间地头宗族械斗没有本质区别。 再说彼辈更没有攻打城池衙署粮仓等行动,还拿着合法身份,扬州卫也没有理由出兵。” 郑员外怒道:“问题明明就摆在这里,难道就任由这数百人外地恶势力,在扬州城横行?” 吴知府冷静的说:“如果你一定想要请扬州卫出兵,那又能出动多少人? 我这个知府请二三百军兵协助,尚还在常理之中,但若只有二三百军兵,那能有用吗? 据最新消息,这些吴县民团有五百人,假设让扬州卫出兵围剿,起码也要动员一二千军兵! 如果我这个知府能随意调动一二千军兵,那没几天我就要被弹劾罢官了!” 郑员外如果也拥有几百年后的记忆,此时一定会怒斥“官僚主义”。 在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官僚机器中,确实会产生这种“在问题面前什么都不做就是正确”的情况。 吴知府又说:“如果想请扬州卫大规模出兵,那只有巡抚才能下令,我这个知府指挥不了扬州卫。” 郑员外既气愤又着急的说:“巡抚过几日才能到扬州城!” 现在实力对比严重失衡,他郑之彦这几日内只有被羞辱的份,哪里忍得了! 如果被林泰来仗着人多势众,反复践踏自己的尊严,那头号盐商的脸面还要不要了?自己以后如何镇得住场面? 吴知府便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明日我将林泰来请到府衙来,力争为你们调解。” 郑员外虽然觉得调解没有卵用,但作为一种缓兵之计,也不是不行。 所以又说:“一次只怕无果而终,还请太守多调解几次!” 又到次日,林大官人已经是连续四天来到郑氏别院表演深情。 他每来一次,事态就更加发酵一次,这又让吃瓜群众越发产生期待感。 虽然很多吃瓜群众都明白,很多剧情可能都是表演套路,但看戏的人谁又在意戏里真假呢? 及需求保底月票,今天太忙,写不动了,也不分小章了,算是欠一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