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迷惑的反差 (第2/2页)
守说的没错。 所以按照朱太守的思路,不妨再将各县济农仓调度权上交给巡抚。 这样能在一个比府衙更高的层面,进行更好的统一调度,想必这也是朱太守所乐见其成的。” 众人闻言无语,虽然听起来很荒谬,但林泰来的逻辑没毛病。 朱知府可以借口“上级统一调度”,将下级各县济农仓调度权收上来。 那巡抚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借口,再将济农仓调度权从府衙收上来。 总不能你府衙只能当上级,却不愿意当下级。 当初县衙在林大官人撺掇下,争了半天,始终不能将济农仓要回来。 今天大概就是林大官人换了巡抚角度,再次伸手。 朱知府没有正面回答林泰来,看向了赵巡抚,问道:“这是林某人自己的想法,还是察院的想法?” 赵志皋扛起了责任说:“这就是本院的想法。” 朱知府毫不客气的说:“巡抚贵在统领全局,查漏补缺,检查整肃,而不是本末倒置,对地方事务插手过细! 不然的话,还要我等府县衙门有何用处?” 众人都颇感意外,朱知府这个情绪有点强硬,莫非是因为刚才被晾了一会儿的缘故? 从职差上来说,知府肯定是巡抚的下级。 不过朱知府是四品,而赵巡抚同样也是四品,纯从身份上来说,差距又不大了。 但从正常角度来说,这仍然构不成朱知府强硬的底气,谁也不知道朱知府的底气从何而来。 随即又听到朱知府说:“另外也不要以为,结交了内阁权宦子弟,就能为所欲为了。” 不知道这句话是对谁说的,似乎是对赵巡抚,又似乎是对林泰来。 但所谓的“内阁权宦”子弟,很明显指的就是申二爷。 朱知府这样的公开点艹,让在场众人都有点惊到了。 如果说刚才朱知府顶撞巡抚,还在大家所能理解范围内。 在大明官场里,下级顶撞上级的事情并不算罕见,仍然还在争权夺利这个正常框架下。
可是朱知府直接点名申二爷,就让别人不理解了。 况且申二爷又没有直接对朱知府做什么,朱知府完全犯不上去惹申二爷这个首辅公子。 这种反常让林大官人疑惑不已,你朱知府吃了熊心还是豹子胆了? 一时间也琢磨不透,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林泰来就看向申二爷,猛然递了个眼色。 这意思就是,让申二爷仗着首辅公子的身份,先冲上去怼朱知府。 一是打压朱知府的气势,二是能借这个机会,摸摸朱知府的底细。 反正申二爷的身份具有无敌光环,怎么作也死不了,不用白不用。 就像上次申二爷当面怼韦巡抚,怼完了后什么事也没有,韦巡抚也拿申二爷没办法。 可是更让林大官人惊诧的事情发生了,申二爷面对朱知府的挑衅,居然无动于衷! 不知道是怂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如果说苏州城还敢有谁可以比林解元更嚣张,那就只能是申二爷。 可眼前这位连嚣张都不敢嚣张的申二爷,那还是申二爷本尊吗? 林泰来心里忍不住就犯嘀咕,申二爷不会也被人夺舍了吧? 还是说,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里,苏州城发生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 正当林泰来陷入了深深迷惑,百思不得其解时,赵志皋突然想起了什么,低声对林泰来说: “听闻河东张凤磐守制结束,即将起复,年前必定返京! 来苏州前老夫搜集过各府县官员履历,这位朱太守与张凤磐乃是同年。” 林泰来:“.” 卧槽!让自己迷惑了半天,敢情是这破事! 赵志皋所说的河东张凤磐,就是原首辅张四维。 当初张居正去世后,就是张四维接任首辅位置。 对于这个山西巨商家族出身的政坛大佬,身上的负面非议不是一般的多。 从个人品质到政治品格,再到家族品德,张四维先生都充满了无数槽点。 简单说吧,黄小妹和范娘子两人干的走私业务加起来,也比不过张家百分之一。 但这些非议都影响不了张四维当首辅,因为他背刺已故张居正的态度非常坚决。 可是没过多久,因为丁忧,张四维不得不回乡居丧守制,所以申时行才能当上首辅。 算算时间,如今张四维守制即将期满,马上就可以起复了。 按照惯例,官员在居丧守制结束后,即便不能恢复原职的也要任命为同等级职务。 但首辅哪有同等级的职务?所以张四维大概只能是恢复原职,继续当首辅。 而且词林官员是十分讲究前后辈次序的,现首辅申时行作为词林后辈,官场道德上也只能给张四维让位置,退为次辅。 想明白了这些,林大官人就终于能理解,朱知府为何突然强硬,而申二爷又为何不嚣张了。 但是林泰来却很想笑,并不是嘲笑谁,而是单纯的想笑,因为这实在太搞笑了。 历史给张四维开了个大玩笑,在他守制结束,即将重返政坛,即将重登人臣之极时,却突然暴病身亡了。 在林大官人的下意识里,原首辅张四维已经自动被认为没了,已经彻底退出了大明政坛,对自己不可能有任何影响了。 所以他算计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考虑过张四维影响和因素。 所以刚才出现了一点思维盲区,完全没有往张四维那方面去想过。 可是他林泰来知道张四维已经扑街,但别人还不知道。 想想扑街的张四维,再看看面前强硬的朱知府,变成怂逼的申二爷,怎能不令人发笑? 如果林大官人没记错的话,张四维去世时间不早不晚,就是在这个十月中旬。 现在张四维大概已经病故几天了,但消息还没有传到苏州城。 林大官人无奈的叹口气,他林泰来本心非常不爱装逼,奈何总有机会送上门来,不装就浪费了,实在可惜。 月票月票月票,说三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