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钞能力(祝大家中秋快乐!) (第2/3页)
老村长因为腿脚不太利索,动身最慢。 但他却是三个人里效率最高的那个。 十分钟后,老村长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怯生生的姑娘,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 “老村长,我扬哥是找宝贝,不是找老婆,你是不是搞错了?” “你在瞎什么?”老村长瞪了韦福光一眼:“按辈分,她是你的姑奶奶。” “张馆长,那个钱,能不能给她看一眼啊。她家里当时分的东西最多哩,但是她不信我的话。” “行啊,那就看看呗。” 张扬和韦福光商量了一下,装钱的箱子就不用关了,直接放在魏老三家供奉的财神面前。 这样每一个进门的人,都能看出他们诚意。 看到现金以后,姑娘乐呵呵的,给张扬引路,去她家看宝贝。 在昏暗的偏房里,张扬见到了四尊泥塑的文官像。 每一尊都比他矮一个头,大概一米五左右的高度。 塑像上落满了灰尘,不知道已经放了多久。 掸掉一部分灰尘,可以看到泥塑上,绿色、红色的纹饰都保存得相当完好。 其中一尊的物品信息显示: 「名称:蓬元帅彩塑像」 「生产时间:1308年」 「详细信息:“北极四圣”之一蓬元帅的彩塑神像」 另外三尊,分别是猷、黑煞和真武。 这四位,都是北极紫微大帝手下的神将,在道教中的地位相当显赫。 “原来是你们几兄弟啊……” 张扬一边看,一边不停地点头。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那座玉帝庙里的“四圣殿”,供奉的神像。 元朝毕竟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他们很多文化都承袭了宋制。 眼前这四尊彩塑就是明证。 虽然成型于元代中期,但完全就是宋代道教神像的风格。 这么多年过去了,神像上的颜料还能保存的这么完整,实在是不容易。 张扬打算全部带回去,让他们重见光明。 估计是发现了他脸上满意的神情,老村长期待的搓了搓手,问他: “张馆长,这应该算,四件吧?” “你放心,和这四件塑像的历史文化价值比起来,你那一千多块钱,根本不算事儿。” “一千多?”站在旁边的姑娘的母亲、一位中年妇人嚷道:“一千多我可不卖啊!” “那你们想卖多少,给我个价?” 张扬这次下乡收货的预算是一百五十万。 资金目前看来还是很充裕的,甚至很难花光。 看对面的母女有点紧张,半给不出一个价格,张扬还主动告诉对方: “放心大胆的报价吧,反正我要还价的。” “那好……”中年妇人认真的点点头:“每一件,一百万怎么样?” “多少?”张扬一脸震惊的反问道:“你们看着这些神像的眼睛,再一遍?” “一百万也不贵啊。” 姑娘的母亲,掰着手指头算给张扬听: “现在外面饭店传菜一是八十块,一个星期就是八百,一个月就是八千,半年就是八万,一年就是八十万。” “这么好的古董,一年就能买一件。” “妈,你算错了。”姑娘在旁边听得忍不住了。 “没算错啊,我看网上有个孙师傅就是这么算的。” “阿姨你看的是孙火旺吧。”张扬忍俊不禁的笑道:“只有名字里带火旺的,才能这么瞎搞。” 这时,老村长话了,他想赶紧把佣金给挣到手: “张馆长,还是你定价吧,你定的价都非常良心。” “行,我的价格是:四件一起,五万。” “这个价行不行?” 老村长主动替张扬问母女俩,顺便还解释了一下用途: “人家张馆长收东西,是放到博物馆里展览的,不是文物贩子。” “是吧,张馆长?” “差不多是这样。不过现在,我有个更重要的问题,悬赏五百块,求一个答案。” 张扬走到四尊神像前,指着它们问在场的另外三个人: “你们当初,到底从玉帝庙里,搬出来了多少件东西?” “我真的记不清了。” 老村长头发都抓掉了好几根,也没想出来答案。 这五百块,最后谁也没能挣到手。 但张扬在魏家沟村只待了一个下午,就收到了三十几件彩塑。 那座被烧毁的玉帝庙,曾经的盛况,可见一斑。 “走了走了,不用送了。” 张扬从车窗往外不停的摆手,示意大家不用这么客气。 才花出去一百多万,真不至于。 但魏家沟村的乡亲们坚持站在村口,目送他离开。 一个个饶眼里,满是依依不舍。 好像在:财神,你嘛时候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