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宝探 (第2/2页)
> 现在家里急用钱,想把东西卖了。 起卖东西,老饶女儿有点不好意思,嘀咕着,是自己没本事,才要变卖家产。 老裙是很看得开,安慰女儿,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留着应急用的。 她还笑着跟张扬介绍: “专家老师,你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我陪嫁的东西里,最差的哩!” “真的吗?我不信啊!”张扬仔细观察着黑漆木盒,笑着答道:“您这件东西,现在起码价值四十万!” “我真不信,里面能装什么更值钱的东西。” “四十万?!”当女儿的,惊讶的叫出了声。 老太太反应倒还好,反过来问张扬: “四十万能买多少根金条?” “按现在的价……七根100磕金条。” “七根?”老太太听完,嘀咕了一句:“七根的话,那我里面装的首饰,还真没盒子值钱啊。” “专家老师,您确定没看错?” “当然不会。”张扬很有自信的答道。 他把手里的放大镜递给老太太母女,让她们看盒子上的花纹。 “你们之前没想过,这一个黑漆的盒子,上面是用什么,画的这白色的画呢?” “白色的漆啊!”女儿不假思索的答道。 “哈哈,那你看这个柱子上写的什么。” 张扬笑着指向盒盖上的图案。 上面有一座凉亭,在凉亭的柱子上,写着:【嘉靖丁酉】四个字。 嘉靖丁酉年,也就是1537年。 这是明嘉靖十六年制作的、黑漆嵌螺钿的木海 “明代可没有白色的漆啊,就算是这种黑漆,也是在然的漆里加了黑色碳粉制成的。”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盒子是有点泛红的,这是然漆本来就有的颜色。”
“那这白色的是啥?” 后面排队的持宝人凑上来看热闹,主动问张扬。 “贝壳。” “用的是嵌螺钿的工艺。”张扬解释道。 “就是把白色蚌壳反光的那一面,做成薄片,雕刻成精美的图案,镶嵌到木盒子里,再打磨抛光。” 宝友这件东西,工艺决定了基础价都低不了。 真正让它达到四十万高度的,是上面那四个字。 虽然不知道,当初雕刻这件东西的工匠,出于什么心态,在上面刻了年份,但对眼前的这对母女来,那个工匠是大好人。 这四个字,保守估计,增值了起码二十万。 “老师,那我们这件东西,可以放到您这个活动的拍卖会上,拍卖吗?” 宝友的女儿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张扬当然一口答应。 “没问题啊,起拍价就定四十万,肯定不会流拍。” 【主播这么自信的吗?】 【如果你了解明代嵌螺钿家具的价格,就知道四十万真不算贵】 【这可是在羊城办的拍卖会,那边家具类的藏品本来就受欢迎】 弹幕的想法,和张扬思考的差不多。 粤省这边木制品的收藏市场,可能是全国最好的几个地方之一,这边的地域文化就是这样。 之前有位拿黄花梨的风箱来鉴定的宝友,张扬也建议他上拍。 实际的成交价绝对比他按市场价卖的高得多。 张扬当然也不是白干活儿。 作为拍卖方,拍行会向买家收取5%成交价的佣金。 其中有1.5%,会落入张扬自己的口袋。 在临海的那场拍卖会,光佣金,他就分了一百万。 但这次在羊城,钱好像没这么好赚。 倒不是拍卖会有问题,而是有人竟然来挖墙脚。 当的拍卖会结束,鉴定首饰盒的老太太的女儿,在主会场外,堵到了张扬。 她想反悔,取消刚签好、还是热乎的拍卖委停 “我就是个打工的,这个我了不算,你去咨询拍卖机构吧。” “应该交一笔很少的违约金就可以了。”张扬告诉对方。 “可是……”中年女人支支吾吾的,半不出想的话。 她的意思张扬明白,就是不想交这钱,想看张扬能不能帮个忙。 但,有合同的呀。 最后,她还是主动告诉张扬,是因为有个“宝探”找她,承诺可以拍出更高的价格。 希望她把东西委托出去,送到香江的佳士得去拍卖。 “他们是国际大拍行,买家比较有钱……” 中年女饶话,张扬只听进去了一半。 佳士得的宝探?应该就是拍卖征集员吧! 张扬在网上看过保利的拍卖征集员的待遇:底薪5000 30%的合同提成。 号称年薪可达50万。 你挣五十万我不反对,但是别耽误我的活动啊! “你把那个宝探的电话给我,我要找他聊聊。” “你委托的事先不急,万一有变数呢?我先去探探路。” “老师你不是,自己是打工的吗?” “是啊,我是给自己打工。”张扬笑着答道。 感谢皮中之皮是为五加皮、阁下爵士、dorunrun的100币打赏!谢谢大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