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下江南,血仇当以血报! (第2/4页)
有着深刻历史教训的,当年的他就是跟随父亲一起在福建剃发易服投降的,亲眼见到了南明是怎么灭亡的:“如今咱们大清怎么也来了这一套?!大明如狼似虎,我大清危矣啊!” 张恩远痛心疾首,感到深深地难受。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 没想到这句话,竟然也灵验在了他们大清身上。 “罢了,罢了,罢了!” 张恩远连喊三声罢了,接着便看向了杭州的信使,对着那信使问道:“扬州呢,扬州如何?” 扬州乃天下名城。 虽然吧,在明朝末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误解,我大清的天兵一不小心就在扬州杀了一丢丢的汉人,但张恩远相信,那些汉人一定会不计前嫌,来帮助我们大清的。 “不行啊张总兵,扬州百姓听闻大明归来,纷纷做抵抗活动,城中大户七家公然支持大明,我们杭州的马参将总是要考虑影响的,若是兵马调走,扬州危矣啊!” 信使的声音也是十分无奈,而张恩远听到这句话,更是面如死灰。 而很快,张恩远就缓了过来,遣散了这两个信使之后,立马对身边的副将问道:“城外的明军怎么说来着?本将若是投降,他们还能继续让我执掌五个营吗?” “总兵大人勿要多虑!” 那副将正大光明的说道:“江宁将军、两江总督正在发兵救援将军!末将听说,明军的主力前去攻略了山西,山西的大同总兵宁死不降,正与五十万明军死磕呢,有他在吸引火力,料想南下的明军也绝不是很多!” 这年头讲究号称。 整个山西地区活动的明军,唯有一万三千名精锐及十万两千人的新营,但号称五十万。 而南下平定江南的,则是只有五万人,号称三十万。 而张恩远闻言,似乎内心正在做激烈的思想工作,做了一番之后才咬牙道:“好!本将和父亲都曾经参与过广东屠杀,按照明军的标准,是铁定活不了了!就算是投诚,最多也是免去罪孽。与其投降,不若搏一搏!” “昔年战国时期,诸国伐齐,打的齐国近乎亡国!齐国名将田单施火牛计复国!若是我张恩远能够一举击溃明军、光复大清,必然名留青史,位比李靖!” 张恩远深吸一口气,心怀壮志:“再不济,本将军也能拼一个诸葛孔明的名声来!” 差不多得了,你不仅侮辱了田单,还侮辱了诸葛武侯! 你肯定不能投降的,伱要是投降的话,我投诚的诚意就不够了啊! 副将在心里嘀咕着,他心里已经默默做好准备了。 两江总督、江宁将军? 他们能有几个营? 身为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副将可太明白了。 江南这地方,一共就七八万的兵马,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随时跳反状态,如何该和大明争锋? 指望的外援,也就是裕隆帝和扬武帝两位大清皇帝,现在正为了谁是正统而打的不可开交,哪儿有功夫驰援江南啊? 在副将看来,江南的路子已经被堵死了。 要么归顺耿精忠,要么被大明光复。 没第三条路子可以走了。 自立? 倒也可以,不过就目前这风雨飘摇的状态,就算是自立,也安稳不了多久。 因此,副将的想法很简单了,出卖张恩远,拿下徐州城! 在这两步的过程中,张恩远当然不能投降了,他投降了,副将的好处不就大打折扣了吗?因此他才苦口婆心的劝说张恩远,绝对不能忘记大清的荣耀啊。 果然,张恩远就被这么坚定了信念,决定成为大清的诸葛亮。 “总兵大人,明军尝试攻城,我军已经打退了第一波进攻。” 忽然间,有前线军官来报,而张恩远这是胡乱的点了点头,接着便问道:“江宁将军、两江总督到哪儿了?” “额……” 那军官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将军,江宁将军从滁州又退回了镇江,决定在镇江迎敌,于北固山上,死守长江!” “啊?” 张恩远一愣。 他万万没想到,徐州这座军事重镇,竟然莫名其妙,成了孤城! 不过就在张恩远愣神的时候,身旁的副将忽然拔刀而起,一刀将张恩远砍伤,接着便上前制住张恩远,紧接着扬声道: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大明天命所属,众望所归!大家都是汉人,为什么要给鞑子卖命?!他张恩远想要给鞑子卖命升官发财,老子孙得龙不稀罕!速速开城投降,归顺大明才是唯一的出路!” …… 镇江,五千八旗劲旅整装待发,各地两万余绿营兵集结,沿着长江沿岸,进行战略布防。 额楚的战略很简单,总而言之就一句话。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友军被围,充耳不闻;友军大胜,如狼似虎;友军溃败,全面撤退。 沿江防御之中,一名姓马名国成的小将正巡视着沿江一带,满腹牢sao,不知该如何是好。 “将军为什么不火速进兵,袭扰凤阳?” 马国成满腹牢sao,忍不住跟同行的其他士卒交谈起来:“徐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多少大战都是在徐州打起来的?如今将军竟然弃守徐州,弃张总兵于不顾……这,这!咱们大清国本来就被揍的不行了,现在还这么搞,这才怎么打啊?” 其他士卒也是纷纷附和。 虽然他们不懂意义所在,但毕竟是在马国成手底下当家吃饭,便只能这般随声附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