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我大清怎么有两个皇上,四个摄政王啊? (第3/4页)
br> 配合他脸上的麻子,可以说是麻中麻,用一句后世的歇后语来形容,那就是康麻子摸电门,麻子人麻了。 我大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那三藩也就罢了,早有所料,他们没有直接造反,反而遮掩了一个大清的旗帜,已经算是可以了。 福全那边,小玄子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己这边被俘,国不可一日无主,皇玛嬷拥立福全为帝,是正确的选择,小玄子如今唯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时没有紧跟皇玛嬷的脚步,不然现在早逃出去了。 只能说还是皇玛嬷这种老不死的有经验,自己还是太年轻,着了小桂子的道。 但…… 岳乐是怎么回事儿? 巴海是怎么回事儿? 两个败军之将,也想要当皇上?! 我大清能够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一个是关外的三大将军,三个废物!另一个则是安亲王岳乐,简直就是一个大废物! 小玄子脸色已经麻了起来。 而晋紧接着,朱厚熜再度伸了伸手,将一张玉帛所制的臣书扔在了小玄子面前:“小玄子啊,这张,还是你来读读吧。” 听到朱厚熜这么说,小玄子便意识到有些不妙。 但皇命难违,他为了大业,只能隐忍,不得不捡起来这张玉帛,打量看去。 令小玄子有些惊讶的是,这张玉帛竟然用汉、满、蒙三语书写,刚看一眼,一股无名火便从小玄子内心之中升腾了起来! 因为开头第一句,竟然是‘建州虏清小皇帝爱新觉罗·岳乐叩见中土大明大皇帝,谨拜言。’ 这封玉帛,竟然是岳乐写给明朝的! 上面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十分明朗。 “臣岳乐进言,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体方述职,邦国之永图。顾惟孤藐之踪,猥荷全存之赐,敢忘自竭,仰达殊恩!事既系于宗祧,理盖昭于誓约……愿为兄弟之邦,明为兄、清为弟,让山西之地,结大明之欢……愿大明大皇帝明察。” 小玄子一字一句地念着这封一看就是找大儒代笔的书信,而对于满文部分,则是更加简单了。 总结来说,就是。 我,岳乐,已经被打怕了,求求你先别打我,去打在河南、安徽建国的福全、大玉儿吧。 我愿意把山西让出去,咱们两家就以潼关为界,秋毫无犯行不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愿意认明朝当大哥,我当小弟,每年给岁俸数十万…… 就是这样,简单粗暴。 认怂认的很彻底。 小玄子气急攻心,甚至有点想要吐血。 但他还是忍痛,一字一句的将这封丧权辱国,近乎于可以说是谄媚的奏疏给读了出来。 听完之后,朱厚熜微微笑着点头,接着便道:“好好好,小玄子果然博学多识啊。” 说罢,朱厚熜便再度对着小玄子道:“那你再念念这一张吧。” 说罢,朱厚熜的衣袖之中再度甩出来了一张玉帛,这张玉帛带着一些灰尘,看起来似乎是风尘仆仆,比上一张玉帛更加急促一些。 而小玄子深吸一口气,尽可能平复自己当前的心情,紧接着便拿起了这张新的玉帛。 他看去,这张玉帛又是汉、满、蒙三语,而看完了开头,小玄子更是眼前一黑。
“大明建州卫指挥使爱新觉罗·福全叩见大明皇帝,谨拜言。’ 这张,竟然是福全的! 而且更让小玄子感到吐血的是,岳乐虽然谄媚,但好歹还是自称大清皇帝的。 这个,直接成了建州卫指挥使?! 看了一下下面的正文,小玄子顿时感到头重脚轻。 其实内容和岳乐的相差无几,只不过其中有一点是不一样了。 那就是这次不是兄弟之邦,而是父子之国! 没错,福全愿意当儿皇帝,希望大明皇帝能够不打河南、安徽,去打陕甘,并且在玉帛之中写了陕甘的种种机要之处,关键所在,言明利害,言语恳切,就好像是真的是什么大明忠臣。 小玄子已经气的想要吐血。 但理智告诉他,这是对的。 毕竟没办法,现在明强而清弱,清朝虽然有数十万绿营兵,但如今直接四分五裂,而且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集结兵马。 因此,无论如何,和明朝建立起和平的局面,才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小玄子就是很恼怒、很气愤。 堂堂大清,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般地位? 小玄子陷入了迷茫,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该如何说来。 一切恍如梦,感觉让他有些不敢相信。 距离铲除鳌拜,才过去两个月的时间。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大清帝国骤然崩塌,过去的十五年来,如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