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的公公,叫康熙!(二合一) (第4/5页)
归河内,本宫前些日子发信给了蒙古诸王,若是蒙古骑兵南下,便是天时所在,我皇清大军自当挥师北上!”
“喳!”
在布木布泰的吩咐之后,这残兵败将们行军速度也不由加快了许多,迅速朝着河南前进。
……
蒙古草原,清风吹过草原,牛羊成群。
在蒙古王帐之内,蒙古贵族们聚在一起议事。
所议的大事,自然是前些日子收到的太皇太后懿旨和蒙古斥候打听到的情况了。
老王阿布鼐坐在王帐中央,望着底下的蒙古年轻人,神色有些踟躇。
“这是天赐给我们察哈尔的机会啊!”
一个年轻人兴奋地喊道:“叛徒布泰授予了咱们指挥八旗的权力,再加上咱们直属的察哈尔勇士,咱们至少可以凑出三四万的蒙古铁骑!若是多凑凑,五万骑兵也不是幻想啊父王!”
王帐之内的蒙古年轻人们群情激昂,恨不得现在就举事。
没错,是举事,是光复大元。
什么?
救援满清?
满清是个什么东西?我们蒙古男儿为什么要去救满清啊?!
这些年来,草原上的蒙古人被满洲人欺负的不行。
历史上的蒙古人,肚子饿了可以南下去抢,而现在满洲人把东西都抢完了,他们什么都抢不到。
满清朝廷给漠南诸部划分了定牧之地,不许蒙古人逐水草而迁,也不许各部互相兼并,严重限制了蒙古人的能力,虽然清朝的皇帝同时也会兼任蒙古大汗,还整个所谓的‘满蒙一家’,但实际上只有蒙八旗的蒙古人是和清朝一伙的。
这些蒙八旗的蒙古人,都在北京享福呢!
而对草原上的蒙古人来说,现在可以说是日子过的皱巴巴的,连吃饱都难!
蒙古被清朝麻痹、削弱,已经积怨已久了!
“咱们蒙古已经被欺负得够久了,如今天赐良机,那小昏君和叛徒给了咱们一个机会,大明也莫名其妙的回来了,光复成吉思汗的荣光就在今朝啊!”
蒙古王公们现在已经开始笑嘻嘻了,感觉曾经大元的日子正在归来。
而老王阿布鼐闻言,终于下定了决心:“召集蒙古各部的汉子,准备出击!”
“我是黄金家族的血脉,如今决不能辜负祖先的荣光!我将成为蒙古的大汗,我要光复大元的伟业,成为中原的新霸主!”
老王阿布鼐挥斥方遒,当即喝道:“如今北京空虚,明贼的主力都去抓满清的那个小昏君了,正是咱们蒙元崛起的机会!南下,攻略北京!”
“是!”
“咱们大元,又回来了啊!”
一瞬间,蒙古贵族们喜气洋洋。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如今的蒙古,已经不是当年的蒙古了。
当年的蒙古人凶残、战斗经验丰富,饿了肚子就越过长城,抢一把就走。
现在的蒙古……吃饭都吃不饱,还抢什么啊?
不过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人想过。
反正,整个蒙古草原都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打算趁着明清大战之时,狠狠地独立自主,抢一波财产。
……
昆明,已经年迈的吴三桂望着手中的情报,神情一阵恍惚。
大明……复活了?
时光荏苒,吴三桂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在大明万历出生、天启成长、崇祯中举的经历。
恍惚间,又看到了山海关城门大开,在缅甸勒死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天子的场面。
他感到有些毛骨悚然,有些不太相信这个事实。
吴三桂麾下马宝喜气洋洋,当即朝着吴三桂道喜:“王爷,如今世子归来,我等将再无掣肘啊!”
是的。
当初北京被围之前,已经死了的勒尔锦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三藩的人质给放回去了。
而这明朝复活,从关外入关的消息,就是质子传回来的。
马宝乃李自成的老营兵,也是永历皇帝封的淮国公,后来降清之后,便一直跟着吴三桂厮混。
而吴三桂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吸收‘反贼’。
无论你出身于李自成还是张献忠,只要你有才,就可以来云南博一份前程。
吴三桂也是日夜cao练兵马,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同清廷撕破脸皮。
为什么?
吴三桂也不傻,熟读史书的他自然知道历史上那些异姓王的下场。
所以自然就积极备战,以备不测。
而他越是积极备战,清廷就越是防备他。
若非大明复活了,清廷的军队就已经打到云南来了。
而此刻,吴三桂却惊疑万分:“明军将八旗兵打了个全军覆没……明军这么强悍?”
在吴三桂,以及吴三桂麾下各将领、军师的印象中,八旗兵还是入关时那般所向披靡的样子,他们大部分都是有恐满症的,因此听到吴应熊所说,十万八旗全军覆没之后,当即显得尤为惊疑,甚至产生了些惶恐。
“父亲!”
吴应麒对着吴三桂拱手道:“如今大哥回来了,我们也不应该有顾及,当今之际应该迅速北上,接管云贵川,响应大明,重现我汉家衣冠啊!”
而吴应麒的话语一出,吴三桂麾下的大将们纷纷认同。
毕竟他们本来就是反贼出身,虽然降清了,但大部分还是对清朝不服的,团结在吴三桂麾下而不是去跪舔清廷,也是存着一口气,打算再打一次,因此听到了吴应麒的话语之后,纷纷感到认同。
而就在此时,吴应熊却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帮大清!”
此言一出,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一起看向了吴应熊。
“父亲乃是明朝叛将,诸位叔叔也大部分乃是明朝的叛将,如今大明归来,会放过咱们吗?”吴应熊道,“按照我在北京见闻,但凡当年贰臣被抓,皆是处以极刑,而贰臣之中,尤以父亲为重啊!”
“就算是不和明贼为伍,自立一番,但父王当年亲手杀了永历皇帝,汉人民心早就失了,如今大明归来,人心向明,您根本无法做到自立啊父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