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2章 故宫博物馆,收集别人的文物,让别人无路可走,十二年义务教育 (第5/5页)
做主,把周王朱见淞的二儿子,分封去墨尔本对面的布莱顿岛上去,算作补偿朱见淞。 对此吴王也闹,却被皇帝呵斥,巴斯海峡里有两个岛,一个是金岛,一个是弗林德斯岛,这两个岛,可以分封给吴王两个儿子。 宗室一看,皇帝是真偏心啊。 好地方都给自己孙子留着,我们宗室也姓朱! 澳大利亚开垦了二十多年,五王封国内总人口,达到了1个亿。 新几内亚被皇帝命名为宋,皇八子朱见漪为宋王;旁边的新西兰为郑地,皇九子朱见渚为郑王。 这块地盘,也参与了世界贸易。 皇帝赏赐五王20艘宝船,每国四艘,允许他们做贸易。 但现阶段,他们没有足够的机器,只是做原材料生产国,为大明提供原料,然后大明提供他们商品。 从景泰五十年开始,他们从大明购买大批淘汰的机械,开始组建自己的工业化。 但五国被皇帝喂饭喂习惯了,不喜欢自己开动脑筋。 反而往国内进行很多投资,躺着赚钱就行了。 这块大路上没有天敌,所有各种生物都会泛滥。 明人来了就不一样了。 明人是什么都能吃掉,什么都会吃。 像周、宋、郑三地就是天然牧场,源源不断为国内提供rou食,反而rou罐头,成为这块新大陆上的第一个产业链。 景泰四十九年,葡萄牙人经过万里航行,从大明来到了这块新大陆。 他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 靠近的时候,看见码头繁忙,全都是他在欧洲见到的明人,他大惊失色,请求见当地的官员。 却被人当傻子似的看他。 他叫哥伦布,一个从意大利逃去葡萄牙的航海家,这是他第三次航行。 这年代的明人,见外国人稀松平常,那些扎辫子的旗人,都是外国人,他们的奴隶。 一个外来的奴隶,还想见知县? 哥伦布会说几句汉语,不然他不会在大楚打下意大利时候逃走。 说实在的,他对汉人是又爱又恨,恨他们夺走了自己的家园,也佩服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 这些年,他去过意大利。 以前意大利是有名的脏乱差,人是又烂又爱吹牛,天天搞什么艺术,就是不干正事。 大楚建立之后,所有港口,每日繁忙无比,整个欧罗巴的货物,大楚是中转站。 那里的明人,没有一个喊累喊苦的,都在默默的工作。 他们很善良,对任何人都没有敌意。 若不是他从意大利逃出来,亲眼看到一个个空城,他都不敢相信,这个是他认识的明人? 其实他细看,就会发现,做那些事的明人,要么是红脸蛋高颧骨,要么是小矮子,反倒明军士兵这样做的少。 他发现,明人如影随形,不管在哪里,都能看到非常多的明人。 他从葡萄牙出发,走过开罗运河,整条运河上,全是明人,甚至在沙漠里,都能看见很多明人。 从红海进入大唐洋,遍地都是大明商船,停靠任何码头,看到的都是明人。 一路到马六甲,越过马六甲,明人更多。 没有一个码头,不是明人的。 千辛万苦,行驶到了新大陆,这里早就被明人占领了,看他们的样子,像是在这里生活很久了。 他很搞不懂,世界上怎么这么多明人啊! 大楚就是,旁边的什么寿国、兴国,全都是人。 他通过马六甲时,问过当地一个官员,那个官员告诉他,大明加上所有藩国,人口高达37亿。 这就让他更加恐惧了,葡萄牙一共才多少人口啊? 和大明比起来,就是一粒沙一样。 哥伦布在布鲁姆,就是大明的金州,见到了当地知县,知县刚从社学回来。 大明本土预计景泰五十五年,实行十二年教育。 如今澳大利亚还是六年教育。 县令是大明的进士,被分到藩国来帮助藩国建设,来了十二年了,当初规定,本土帮助藩国三十年。 等到期了,他就要回京述职了。 其实,他也想留在本地,周王也极力挽留,但他想回去看看,再做决定。 这些年,来澳大利亚工作的明人很多,本土和藩国都是一样的,没人觉得哪里不一样。 藩国也在统一使用大明律,只是也有藩国法律,但大明律是根本法。 哥伦布和这县官交谈才知道。 大明竟要推行十二年教育? 大明已经明确改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太学、国子监六个级别。 太学就是研究生,硕士;国子监变成博士生,博士。 选举的教材,用的是选修制度,和大明一直采用的学分制度,国子监就是学分制度。 小学毕业后,就要选科,一共有二十多门,物理就分几门,有热学、力学、光学、声学、机械学等等学科,还有文学、语文、数学、口才、历史、政治、生物、化学、实验、常识、逻辑、道德等等学科。 全是自选,然后修学分制。 学分修满就可以毕业,没有中考,因为是义务教育,用中考可能会挡住一批学生上高中。 现在是有中考的,中考就结业考试。 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后,就取消中考,统一实行高考。 哥伦布掰着手指头想,自己读过几年书啊!大明竟然要求十几亿孩子,读12年书,这是什么概念? 各行各业会人才大爆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