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房价、铁路和保险,皇帝成了瞎子聋子傻子 (第5/6页)
2'> 而用在地方发展上,地方官员肯定玩了命的去收,收上来用作本省市建设。 然后,各省市凭借这些资本,成立铁路公司,投入到铁路建设中来。 “医疗体系为什么还建不起来?老百姓看病就医是大事,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必须要快速建起来!” 景泰五十二年春天,朱祁钰在养心殿里发飙。 然后,各地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但这些医院都是私立的。 公立医院根本没用,猴子进去都能当医生。 千万别觉得是笑话,大明太医院,御医连字都不会写的有很多,他们给皇帝看病啊,连字都不会写。 景泰八年,太医院改革,清除了多少这样的渣子。 所以,医院绝不能放在中枢手里,关键这东西时时刻刻有纠纷,是个大雷,中枢当了裁判,就别看重这点小钱了,吃相不能太难看。 医院刚建起来,中枢又增加两项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变成了五险一金。 并下旨,保险必须覆盖全民,全民必须享受保险。 至于农村,皇帝想出了让农民主动去社保局缴纳保险,补贴的部分,由朝廷贴钱补。 看似是百姓占了便宜,却没算银行利息,算上利息,稳赔。 规定的享受保险年龄是55岁,男女平等,都是55岁。 按照缴纳的年限来算,15年回本。 可大明活到70岁以上的人,是少数人。 虽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人均寿命达到了57岁,这个数字,距离70岁还很远呢。 等以后延到60岁,更别想回本了。 关键是中枢特别中枢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成长问题,对于养老问题,却避而不谈。 仿佛是让年轻人快速创造效益,创造完了,没用了就立刻去死。 在中枢眼里,天下百姓就是转圈拉磨的驴。 中枢贴心的提出,为保证百姓老年生活、身体健康,一切都是为百姓着想,所以提出了千古以来最完善的养老制度,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民间笔杆子也在吹嘘皇帝仁慈,将天下百姓视为儿女。 一时之间,吹捧之声遍地都是。 朱祁钰虽然不太听,但很满意民间的态度。 “大明又往前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啊。” 朱祁钰得意洋洋:“让百姓老有所依,病有所治,这都是朕的功业啊。” 反正笔杆子在他手上,他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呗。 那些敢抹黑景泰帝的,统统杀掉。 朱祁钰现在听不得破话。 朝中老臣跟他说话,都是战战兢兢的,这老皇帝越老越古怪。 “这笔钱也不能放在银行躺着,成立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妥善管理这笔钱,必须投入到稳赚不赔的买卖里。” “不能把老百姓的钱给亏没了。” “任何人不许挪用,任何情况不许挪用。” 朱祁钰还算有点良心:“几十个亿啊,未来会有几百亿,上千亿,掌握在中枢手里。” 有了这笔钱,大明不说传承千年,五百年国祚肯定稳了。 朝臣表示无奈,哪来的稳赚不赔的买卖呀? 再说了,钱放在中枢,保准明天就被吃干抹净,朝中官员现在贪污成风。 皇帝根本不知道,没人敢跟皇帝说,担心皇帝一口气没上来,气死了。 太子是知道的,他担心自己把他爹气死,太子之位没了。 所以,朱祁钰挖空心思给中枢搞钱,中枢却把他当成个傻瓜糊弄,朱祁钰沾沾自喜的时候,朝臣眼神都很怪异。 主要是皇帝对权柄抓得越来越松了。 不然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做手脚的。 民间骂得对。 中枢官员是垄断型的,世代公卿,隔绝了下面上升途径,这就造成了上下不通,早晚会出事的。 然而,这种垄断,恰恰是皇帝一手促成的。 他为了给儿子们打造班底,就让儿子们和重臣通婚,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垄断。 恐怕皇帝都无力敲碎这种垄断了。 因为这些家族的势力,深入藩国,一旦大明对他们下手,他们就会鼓噪藩国造反。 一旦藩国全反了,景泰帝就是历史罪人了。 他为了藩国,砸进去几十亿,大明还不停给藩国供血,如果藩国造反,岂不说明景泰帝做错了? 所以,这一层窗户纸没人敢捅破。 如今跃居中枢的人,不再是和景泰帝并肩作战那些人了,都是躺在功劳簿上的纨绔。 纵然有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能臣,但他们难道不想做世代公卿吗?他们会亲手毁掉对臣子最好的时代吗? 谁都知道皇帝是什么人。 一旦皇帝掀桌子,他可是谁都敢杀的!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皇帝死,皇帝死了,太子登基,所有人就安全了。 谁都看出来了,太子就是一个废废,他登基,最多是哄堂大笑而已,远远做不到皇帝那样阴狠。 他秉政这些年,大明贪污成风,他根本无力制止,这就看出来,太子朱见淇就是个废物。 等他登基后,是掌握不住皇权的。 再说了,皇帝今年74了,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是高寿的。 没准明天就没了。 捅破这层窗户纸,万一皇帝驾崩,没人给撑腰,捅破窗户纸的人可就倒霉了。 “朕怎么觉得,看不懂群臣了。” 在养心殿里,朱祁钰喃喃自语:“是朕的耳目失灵了吗?” 噗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