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_第270章 大明三代贤后!唐德宗:朕爱宦官!宦官爱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0章 大明三代贤后!唐德宗:朕爱宦官!宦官爱朕! (第3/4页)

第一个被宦官所弑的天子是何人?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又是什么?”

    问题出。

    唐家堡中的新晋成员自立哥李亨,表情骤然一变,眼神中透着不敢置信。

    嘛玩意?

    宦官弑君?!

    宦官有这么恐怖吗?李辅国明明很贴心啊!

    季伯鹰则是眉头微皱。

    李二果然不愧为天策上将,这一下子就把问题的回答面扩大了!

    原本季伯鹰只需要回答到唐德宗这个时代就可以了,现在被李二这么一扩大,这个回答范围高低得延续至唐顺宗李诵,甚至是唐宪宗李纯。

    “嗯。”

    季伯鹰微微点头。

    本着诚心商人的态度,既然已经答应了要给李二一个答案,那就得把这个答案给透,缺斤少两不是他季伯鹰的交易风格。

    “在解答你这个问题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一个人,唐朝第一位由宦官推戴上位的天子。”

    此话一出,李二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不仅是李二。

    在李二的身后,唐家堡成员之李治、武曌、李隆基、李亨,都是眼眸紧凝,认真听着。

    宦官推戴?!

    我盛世大唐!无根太监竟然能够推戴天子上位!

    “代宗李豫。”

    这名字一出,李隆基和李亨父子两个眼神骤然一亮,对于这个名字他们自然是都不陌生,这是李隆基的长孙,是李亨的长子。

    尤其是李隆基,李隆基平日里极为喜爱这个长孙。

    在李豫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李隆基就封李豫为广平王,更是称赞‘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差点就冠上一个好圣孙的名头。

    季伯鹰脑海中飞速掠过关于唐代宗李豫的一些事迹。

    其实李豫的庙号原本并不是唐代宗,而是高大上的唐世宗,只是为了避讳太宗李世民的‘世’字,这才改成了代宗。

    这和明代宗朱祁钰不同,朱祁钰的那个‘代’,应该是字面意思,毕竟是朱由崧给定的。

    唐代宗李豫,和祖辈的光辉比起来,这位天子在大唐史上有些小透明,但总结其一生,却是不折不扣、文武双全的一代帝王,甚至后世有人将其和唐宗李世民相提并论。

    当然,实际上比李世民肯定是比不上。

    但李豫彻底平了安史之乱,带给了天下百姓久违的平静。

    李豫生于乱世治乱世,治罢乱世开太平,甚至在李豫的帝王权术之下,原本在肃宗年间嚣张跋扈的宦官势力,一度被碾压到尘埃。

    以宦官程元振剥夺权宦李辅国之权,接着李辅国半路被莫名其妙弄死,接着故意纵容程元振在朝野内外乱搞,再加上出逃一波长安之后,以致大失人心,回长安之后,随即在百官联奏之下,一道圣旨,轻松罢了程元振,流放溱州。

    后以鱼朝恩麾下神策军,重塑中央禁军,待鱼朝恩权大,李豫与宰相元载密谋设局干掉了鱼朝恩,过几年,又用干掉鱼朝恩的相同法子干掉了权倾朝野的权宰元载。

    自此,朝廷上的妖魔鬼怪基本平息,百官都见识到了这位天子的帝王权术,轻易不敢乱来。

    李豫开始任用贤相,除旧革新,虽说后面也干了许多非人事,比如大肆修建佛寺,劳民伤财之类,但基本上是给乱世大唐带来了久违的安宁。

    大致总结李豫的一生,这位大唐天子生于乱世,登基之初,内有饥民起义、藩镇作乱,外有吐蕃回鹘等虎视眈眈,内外交困的局面丝毫不亚于大明崇祯时期。

    要是换了朱由检来坐李豫的位置,估计大唐在这个时候就得宣布亡国了。

    不论李豫做的如何,个人有什么毛病,他终究是在大唐风雨飘摇之际,稳住了大唐江山的基本盘,给了后世之君一个中兴的机会。

    季伯鹰想定,把这些关于唐代宗李豫的信息内容,一股脑打了个包,全部以「通晓」方式,注入了以李二为首的唐家堡一行人脑海之中。

    新知识涌入,捋顺之下,得要一小会时间消化。

    当李二等人将这些内容融汇之后,李二眉头更是露出疑惑之色。

    关于代宗李豫最后成果怎样,李二暂时不怎么关心,他疑惑的一点是。

    “仙师,既然在李豫时期,宦官势力已经得到了压制,那为什么我大唐往后还会发生宦官弑君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对于这个问题,李二表现的显然是有些着急,下意识便是脱口问道。

    “不用急,后面都会讲到。”

    季伯鹰淡淡开口。

    “小唐啊,有点耐心,一步一步来,兄长都会给你解惑的。”

    老朱笑呵呵的拍了拍李二的肩膀。

    接着。

    季伯鹰眼眸微凝,注意力锁定唐朝大历时空,心念一动。

    唰。

    只见在右侧外教区域的唐家堡位置,有着一中老年男子出现,这男子身着御皇色唐制龙袍,刚一出现,满脸都是懵逼之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