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3章 李自成:天佑大明!来自刘邦的视频通话! (第4/4页)
伯鹰瞥了眼身侧的天顺帝朱祁镇,这让朱由检好生羡慕,他多想重新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重新上班、努力工作,再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 但是,仙师定下的代班原则不能变,他现在属于罢职进修阶段。 “仙师放心,我和老师明白。” “走吧。” 随即。 季伯鹰一语落。 唰。 季伯鹰连带着老朱、赵大李二、老朱棣、天启李鸿基以及所有的洪武开国诸将和从洪武、永乐传召而来的精锐士卒,皆是于原地消失。 正在被包扎的李自成,望着季伯鹰和老朱消失之地,一声长叹。 “我今日之败,非败于大明,而是败于天命。” “天命,在明。” …………………… 与此同时。 崇祯时空之山海关外,清国盛京城。 大内宫阙,大政殿。 入夜之殿,清幽寂冷,当下仅有五人在这殿中。 君臣相对,一人坐着,四人站立。 坐在龙椅上的,是已经正式称帝的大清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站着的则是当下大清之内最为显赫的四大铁帽子王。 资格最老之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被誉为大清诸王第一。 战功第一之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最受八旗将领拥戴。 皇太极长子之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得皇太极直系三旗支持。 老成谋国之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为皇太极最信任之臣。 在原本历史中,皇太极驾崩之后,这四位铁帽子王将共同上演一出大清初代权斗,核心主角是争夺皇位的多尔衮和豪格,最后结果是制约平衡,皇太极九子福临登基,多尔衮为第二摄政王,支持豪格的济尔哈朗成为第一摄政王。 但是耐不住多尔衮实在太猛,所以入关之后,最终结果还是多尔衮取胜。 “皇上,我得到最新线报,明廷反军首领李自成已经于朱仙镇困住了明廷所剩的所有兵力,于我大清而言,当下是个绝佳之机,应即刻发兵,趁我军松锦之余威,猛攻山海关!” 睿亲王多尔衮朗声开口。 其他三人,不管政见是否和多尔衮相同,在这件事上都默认了。 话音落。 整个大政殿,陷入短暂的沉寂。 五个深呼吸之后。 “嗯。” 龙椅之上,皇太极才是发出一道‘嗯’之音,但是没有给出明确指示。 凝目望去,可见年过五十的皇太极,此刻只是微沉低着脑袋,看起来似是睡着了,身上披着一件金色大氅,殿外月光照落在皇太极之身,令人心中生畏。 代善、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四人都是默默站着,不敢张口。 辫子全国上下都知道皇上近些时间身体不大好,上一次松锦之战,飙着鼻血上战场,已然是显出了皇太极身体有恙。 正因如此,朝中拥戴多尔衮和豪格的两股势力,已经开始为谁是下一任皇帝的事情而打出狗脑子了。 辫子虽然立国了,但很多人骨子里还是保留着游牧渔猎的部落习性,在部落里,兄终弟及和父死子替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 四人心头忐忑打鼓之际。 忽而。 龙椅之上的皇太极微微抬眸,那双略显混浊的眼骤然睁开,二字出口。 “干他。” ………………………… 洪武时空,醉仙楼。 季伯鹰带着老朱以及赵大李二等人归来之后,这帮朱家村儿郎,纷纷是起身排着队拍老祖宗的马屁,生怕晚了两步,赶不上热乎劲。 至于包括天启李鸿基在内的其他洪武开国名将以及那些被传召的军士们,也都是被季伯鹰送回了各自原先的位置,尤其是被传召的军士,都高高兴兴的领差旅费去了。 “休息一盏茶。” 季伯鹰扫了眼台下,随口扔下一句话,便是自顾坐回了教案位置。 这帮大明天子储君刚刚看完一场热血大战,尤其是看到自家老祖宗一刀削飞贼军首领的胳膊,热血冲冠,心情上难免有点激动。 给点时间,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这样才适合继续开战接下来的理论课。 靠坐太师椅上,季伯鹰稍微回顾一下刚才发生的朱仙镇大战。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有点出乎事先预料,原本季伯鹰以为老朱会一刀砍了李自成,没想到最后竟然还收编了。 当然,他这个工具人在收编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若是没有给李自成看那一段未来景象,这黄来儿绝不会仇恨转移。 不过有一说一,这黄来儿也算个血性的汉家儿郎,不仅是他,他麾下的义军将领,个个都是和清军死战之辈。 意念微动,一杯冰镇7°大红袍在掌中出现。 多喝水,预防疼起来要命的肾结石。 季伯鹰刚准备来上一口。 骤然。 一道熟悉的字幕,于眸前弹出。 「提醒:刘邦请求与你视频通话」 「是否接听」 「是」「否」 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大汉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一个璀璨千古、与众不同的传奇流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