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七章 让人一头雾水的(超大碗) (第1/3页)
苏尹士第二运河,地中海出口。 北运河城。 从巴黎跑过来旅游的卷毛大卫三人,来到这个新城市里面。 作为一个标准三类城市,当地的人口有37万,其中埃及本地人占41%,从西亚其他地方逃难过来的人口16%,南亚人占14%、东南亚人13%、东北亚人12%、南非洲人4%。 然而让卷毛非常诧异的情况是,这里非常平静,根本没有巴黎那样混乱。 要知道巴黎的难民人口可没有达到16%的比例,这个情况让大卫三人非常奇怪。 在运河旁边的河畔茶餐厅里面。 大卫非常不解地开玩笑道:“难道是因为所有人都有工作?所以他们才没有出现各种社会问题?” 吃了一个虾饺的大背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查到了北运河城的人事数据,他此时也是感到非常惊奇: “根据数据显示,这里的失业率为零,支柱产业是运河服务、港口服务、船只维修、水产养殖和医疗服务,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食品加工基地。” “你们发现没有,这里的大街上基本没有小孩活动。”圆脸拿着茶杯,若有所思地提醒道。 大卫有些不敢确实:“完全的社会扶养吗?这种模式真不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吗?” “几位是从法兰西过来的?” 一个声音从他们隔壁桌传来。 大卫转过头看向隔壁桌,一对东北亚人种的年轻夫妇,也在喝下午茶,说话的是男人。 “先生也懂法语?”大卫有些惊讶。 “略懂一二,在下杉山勇次郎,这位是我夫人杉山百合子。”男人笑着自我介绍起来。 大卫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你好,我是大卫霍尔,杉山先生,是过来旅游的?” “我是在港口工作的,目前在这边常住。” 大背头也自我介绍起来:“你好,我是安德烈杜马,来自马赛。” “非常高兴认识你们,我是亨利马克。”圆脸也拿起茶杯自我介绍起来。 双方一边互相认识,一边闲聊着。 然后圆脸亨利就说出刚才的疑问:“你们有两个孩子?都送去学校住宿?我对于智人的扶养和教育制度非常好奇,可以聊一聊吗?” “没有问题,这并不是什么敏感话题。”杉山勇次郎调整了一下椅子:“你们想了解哪些具体的内容?” 圆脸亨利想了想:“我主要是想知道,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不会因此而澹化,甚至变成陌生人?据我所知,智人的住宿学校是全年制的吧?” “其实公司并不会将孩子和我们完全分开,作为父母拥有随时探望孩子的权力,而愿不愿意去看望孩子,这取决于父母本身。”杉山勇次郎解释道。 他的话其实非常容易理解。 那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单向关系,而是双向奔赴的关系。 如果父母没有经常去看孩子,孩子不会太过于亲近父母。 住宿型学校不过是将这种特殊情况明朗化。 其他地区的很多父母别看他们和孩子住一起,实际上,他们不一定和孩子有过频繁的亲密交流。 这种情况被称为“隔阂式家庭”,而这种隔阂式家庭,其实在现实中非常常见。 父母日常需要忙碌工作和应付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他们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存在。 这在全球都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难题,特别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没有足够的资产让父母中的其中一个长期脱产,陪伴孩子长大。 而贫穷的单亲家庭,更是其中的重灾区。 因此智人这种全面的保姆式学校,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大卫也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杉山先生,智人的学校如何保证孩子不会出现心理问题,据我所知,青少年心理问题一直是全球各地的一个难题。” “三方面,陪伴、引导、低压。”杉山勇次郎伸出三根手指,然后他继续说道: “第一点,陪伴,将班级设置得尽可能的小,同时设立代父母,无缝衔接的全方位管理,而我们的学校中,老师、辅导员、代父母都是专业的,这就是他们的职业。” “第二点,引导,学校教育注重引导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同时会培养兴趣爱好,及时疏导其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三点,低压,学校不要求成绩,升学也不以成绩为指标,而是直接保送致大学。同时以班为单位,每个月组织旅游、参观、运动会和集体活动。” 作为中产阶级出身的大背头安德烈,对于这种快乐教育不知道如何评论。 别以为欧美教育不卷。 实际上,很多看法都是片面的。 欧美教育分两个体系,即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实行精英教育,学生要学习类似于奥数、外语、音乐之类的兴趣班,补课也和东北亚地区有过之无不及。 而公立学校实行快乐教育,学生要不要学,全靠自己选择,也没有什么补课和兴趣班之类。 那些中产阶级和富人群体,以及一部分渴望实现阶级跨越的父母,都会让孩子就读私立学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