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富靠科技,穷靠变异 (第2/2页)
的放射性物质吸收池,减少本土饮用水和食物中毒放射性物质含量。” 刘志凡想了想,发现这个方案,以智人的实力,是具备可行性的: “这倒是可以做到,我们的很多无光农场,可以从营养液、栽培土壤开始全面净化,从而确保不携带放射性物质。”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丘英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进口的食品如何解决?” 对此刘志凡也是非常头疼:“不进口是不行的,这是我们控制全球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李青叶摆摆手:“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搞转口贸易,将进口的食品进行二次加工之后,再出售给西亚、非洲、南亚、远东、东瀛和南高丽等地。” 对此李青叶没有丝毫心理负担,毕竟现在全球各地都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智人不出口给这些地区,他们的日常食品中,也携带着放射性物质。 其他人思考了一会,发现这样处理最好。 智人自己生产的无放射性食品,优先供应给员工吃,那些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食品,则转卖给其他地区。 反正以当前全球各地的食品检测标准,超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其实是很难检测出来的,也没有办法清除。 就以小麦为例子,露西亚和玉兹汗国生产的小麦,其放射性物质含量绝对高于南美洲和南非洲生产小麦。
毕竟当年老毛子在自己的地盘炸了一大堆核弹,放射性物质尘埃早已经飘到周边地区,并沉降到土壤和水体之中。 而超微量的放射性物质检测,虽然可以进行,但是成本非常高。 特别是对于抽样调查的食品而言,如果要求检测这种微量数据,那全球各地的粮食都不用卖了。 微量这个词语,有时候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以当前全球食品行业对于放射性物质含量的安全标准,各种仪器检测出来的结果都是安全的。 包括东瀛福岛地区生产的食品,放智人之前的地区,其放射性物质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问题是,放射性物质不同于一般化学添加剂,特别是碳14之类的放射性物质,是可以通过人体的碳循环,进入到细胞和染色体之中的。 而更加麻烦的情况,是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辐射,可以永久性损伤细胞中的基因。 如果是普通细胞,倒是没有关系,但如果被损伤的细胞是生殖细胞,那就意味着这种基因损伤将被遗传给后代。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毒性,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一点点累积在体内。 然后通过几代人的基因传递,基因损伤同样被积累下来。 不孕不育、先天畸形、细胞癌变之类情况,在全球各地越来越高发。 这一场看不见的生物大灭绝,其实已经在地球上悄无声息地上演着了。 李青叶现在只能救智人公司内部的员工,其他地区的人类,那就自求多福吧! 至于其他地区的势力是否了解人类的基因损伤问题,李青叶可以非常肯定,各大列强肯定知道。 因为各大学术期刊,从2017年开始就有相关的论文出来了。 真以为那些列强的智库和情报机构是摆设?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些事情,只是不想公开而已。 现在其他地区的人类,其实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投靠智人,另一个就是祈求自然变异,让人类可以进化出适应放射性物质、微塑料和尼古丁之类新基因。 不过自然变异这一条路,注定是非常残酷的,其中99%的人类大概率是熬不过去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