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二章 黄忠、华佗 (第3/4页)
治下,能餐餐如此吃食者,不过五人而已。吾之所愿便在于此,教吾治下人民,皆能如此。” “将军大志,佗亦尝闻,但恐今生难见啊……” 华佗那可是磨刀霍霍要给老曹开脑袋的狠人,属于纯粹的专精技术的人才,能指望他话多好听,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过华佗这话的意思,倒也不是讽刺王言死了都完不成,只是单纯的这事儿太难,他这辈子是看不到了。言语之中,不乏对那种场景的向往与唏嘘。 “事在人为,吾自高歌猛进,尽力而为,不必使百姓似吾所食,但能一日三餐,餐餐饱食,十半月得食一鸡,日日有鸡子二三,已是不错。然既言大志,自当狂言,不狂何所谓大耶?” “将军所言极是,正当如此,若不敢想,何敢所为?” 笑一阵,王言问道:“元化今后有何打算?” “吾乃医者,醉心医道,自是治病救人。” “元化一人可救得下百姓之疾?” “自然不能,未知将军何意,还请直言。”华佗拱着手,故作不明,这时候倒是有了情商。 “元化既言知吾大志,亦当知吾有为民除疾之志。吾欲辟汝为大医令,司掌医道之事,元化且住,勿急言推拒。” 王大将军根本不给华佗机会,继续道,“元化只一人,终生行医,能救几多人民?可有十万、百万之数?此非道也。 吾欲广建医院,先必有巨量医者,然百姓何其多,医者何其少。是故,吾欲立医学,大量培养医者。但有医者百千万,必救人民十万、百万、千万矣。然有医学,少医师,其道难校 元化若为大医令,掌医道事。汝教数十人,汝之弟子再教数十人,如此无穷尽。再有汝所立之规,不求弟子之能及元化,但能医治风寒等疾,星散各地,能活命多少人民? 吾非困汝于此,只救辽东一地之百姓。汝当知,吾乃黄巾反贼,若非当年形势艰难,吾必不因脏假位,做得甚辽侯。寻得良机,吾必挥师南下,再造乾坤。彼时所救者,乃下人民。 且元化更能醉心医道,深入精研,定能再有突破,造福下人民。如此功德无量之事,元化怎得推拒?救千万百姓,不若汝救十万百姓耶?” “将军所言果真?” “吾何必作假?元化才至辽东,不识吾治下实情,待明日与汝分房、办理验传之后,且去文昌阁一关,于彼处,单置竖排书架,皆医道之书耳,吾亦尽书心得,元化看过便知。且徒河城中,以有医馆,有医师带徒问诊,徒河城东北,吾划五百亩之地,用以兴建医学,目下正在建设。 只是苦于未曾得遇能为大医令之人,医道高手不足,故此未曾大兴建筑。待先生应下此事,必抽调人力,加紧建筑完成,早日行医道大事。” “且待佗了解一二,再与将军答复可好?” “当遵元化意愿,不强求矣。”王言举杯,跟华佗喝了一杯,转而问道,“先前听元化所言,南阳张仲景亦是医道高手,其人若何?” 华佗摇头笑道:“将军且断此心,其人乃南阳世家,其已举孝廉,虽其不愿出仕,然其身负家族所望,不得不从矣。其家族根基皆在南阳,如何不远千里往来将军治下?” “元化可知大儒蔡邕如何而来?” “乃将军遣军士强撸而来,此事人尽皆知,无有不言将军之过者。将军欲行旧事,再掳仲景乎?” 王言哈哈笑,绑老蔡都绑出名了……他笑道:“元化以为如何?”
“不如何。” 华佗相当无语,自己自己是黄巾反贼,明晃晃的告诉他要绑人,那之前还跟他什么不强求? 世上安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在这一刻,华佗知道,自己怕是走不了了…… 见华佗明悟了,王言也不装了,笑道:“元化,吾言不过三年,下必乱,彼时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中原之地再无安宁之日,灾荒、疫病、兵祸迭起。彼时吾辽东当为乐土,元化家人何在?吾当遣人接来与元化团聚,以免为兵祸所害啊。” 华佗无奈叹息:“佗父母早亡,妻亦早丧,无所出,只佗一人矣。” “元化乃医道大家,此身之能,当流传后代耳。吾观元化精于养生,定能生子。且待月余,吾当与汝婚配良妻。便如此定下,元化,饮甚。” 华佗一声长叹,只得端起酒樽,喝上闷酒了…… 他和老蔡还不一样,老蔡是傲娇老头,虽然自己受气,但是有脾气还往外使。华佗则是自己受着,不给王言甩脸色。当然了,也是他跟王言交流一番,认为王言真的是要干实事儿的,王言的他都信。毕竟这些都是实际情况,是需要看到的,不能作假。只不过是王大将军的霸道,他不很喜欢。 只能留着王言自己一人身负恶名了,毕竟谁能知道,几十年以后,华佗会被老曹砍了呢。他这是提前几十年救了华佗的性命啊,实在是做好事难得好名啊,谁人能懂大将军的苦心。 知己难寻,知己难寻啊…… 在看过了辽东的情况之后,华佗心中的那点儿憋屈就彻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