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野心,妒忌,安慰 (第2/2页)
、杨紫琼和柳亦菲差一个档次,因为后三位都曾出演过好莱坞A类制作的女一号。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后三位分别是李家坡人、马来西亚人和美国人,都不是中国人。 “别闹,我都快……呃,我可没有人家那种刚出道就有大导演扶植的命!” 前女友原本想说自己快三十了,但三十岁对于一个女明星来说实在难以启齿。 前女友和张子怡差了足足有六岁,人家十九岁就已经功成名就,而自己十九岁还是东北一个土了吧唧的幼儿园老师。更不要说当人家二十出头就能拿到一百万美元片酬,而自己二十岁出头还在为拍个广告挣了十几万而沾沾自喜。所以还是那句话“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此时前女友目光中仍然闪现出一丝不屈的眼神。 剧组的安排还是比较人性化,知道张子怡和李彬彬晚上才到,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安排大家去长江对岸的拍摄现场。 这跟足球运动员比赛前需要到比赛场地踩场一样,演员到了新的拍摄现场同样需要熟悉拍摄环境,然后根据现场情况走位啥的。 小张同学照例有专车接送,跟她同车的有她的助理以及那位外教哥们。李唐和前女友以及在宾馆守了两天的仲村亨一起上了剧组的面包车。 李唐跟他聊了聊,得知这货和他的小本子助理这两天都窝在宾馆没敢出门。可见对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惨剧他们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不肯承认罢了。 想到这里,李唐难免有些膈应,也失去了跟他聊天的兴趣,感觉自己在这里说鬼子话都是一种罪恶。小本子明显感觉到了李唐的冷落,随即也就不再吭声,只是呆呆地望着车外。
虽说出发前就有剧组的工作人员提前打招呼说现场有很多围观的人群,结果到了发现,浦口火车站门口居然是人山人海,清一色都是来看张子怡的。 看到剧组的车开过来,也许有人看到坐在小车里的张子怡,顿时人群一阵sao动,纷纷大喊着张子怡的名字,更有记者模样的人,端着照相机对着慢慢行驶的小车一阵猛拍。 好在现场来了很多警察帮助维持秩序,要不然可能连车子都无法动弹。 浦口火车站,是老式英式建筑,三层砖木结构,米黄色外墙,红色大屋顶。伸出直通月台的单柱伞形长廊和连接轮渡码头的拱形雨廊,连接着一座三层米黄色的主楼,红色的屋顶上写着“蓝京北站”四个大字。 如今的浦口火车站还承担着部分绿皮车的客运任务,为了不影响车站的正常工作,剧组用铁丝网围了一段站台,包括一座连接东西两座月台,横跨两道铁轨的人行天桥。 这种用钢铁制成人行天桥据说也是建于民国时期,铁锈斑驳的外观历经时代沧桑。唯一肯定是这座人行天桥一定是建于1917年之后,要不然就不会诞生朱自清先生的那篇感人泪下的散文《背影》。 坐在车里的前女友此时显得很沉默。妒忌不服气是一回事,可亲眼目睹了观众和影迷们对张子怡的疯狂却是另外一回事。 可能这时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和张子怡的差距除了咖位和片酬,更有观众的喜爱和口碑。 之前在东北拍摄时,场面没有这么夸张。原因在于从一开始剧组的保密工作就做的很好,等到消息传出之后,那边的拍摄就已经差不多了。 但是这边因为剧组提前半个月就在这边搭建准备,加上从东北传过来的消息,影迷和记者都是有备而来,据说很多人提前两天就在这边守候了,直到今天得知确切消息才汇聚了大批的观众和影迷。 剧组保密工作做的再好,也架不住车站方面泄露消息。毕竟剧组这边每天的拍摄都要提前向车站方面进行报备。 张子怡可能见惯了这种场面,躲在车里压根就不下来。李唐和前女友还有小本子从面包车上下来,第一个感觉就是热,紧接着便听到人群中开始高呼“李唐”和“李彬彬”的名字。 这时,前女友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观众的欢呼声给她带来了些许的安慰。 今天状态极差,头痛、腰酸,本想偷懒请假的,可想想还是强撑着码了一章,可能质量一般,还有点水,大家凑合着看吧,抱歉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