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军校的问题(2) (第3/3页)
老朱一听也就明白朱塬的思路。 还是要提高士卒的待遇和地位,其中相关,朱塬以前和他讲过。 这么继续讨论着,金陵军事大学的框架基本确定下来,初步会有五个学院,骑军学院,步军学院,海军学院、军工学院和特种学院。 然后是最后一个问题。 各种都齐了之后,该怎么展开教学呢? 对此,朱塬反而不用怎么想,直接道:“这个……还是参照金陵大学的模式,先确定一些基础的课程,比如,兵家圣典,《孙子兵法》,我觉得,将来只要是个将领,都应该能够流畅背诵全篇。” 老朱听到这个,神色动了动,想想又放弃。 历朝历代,对兵法可都是有着严格限制的。 不过,想想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描绘的那全新时代若是到来,枪啊炮啊,飞机啊轮船啊……如此之类,那小小一本《孙子兵法》,也就无所谓了。 将来的战争,那天涂霄在这边讲解绘图的时候,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就说起过,将会非常复杂,复杂到一般人看不懂听不懂的程度。 朱塬注意到了老朱的欲言又止,等了下,见自家祖上没说话,便接着道:“然后,就是初期的……研究型学习,大家一边学习,一边结合军事典籍和现实案例,编写各种各样的教材。” 邓愈听到这里,说道:“如此,倒也要招一些儒生进来,以作文笔幕僚。” 邓愈这话倒是给了提醒,朱塬点头:“不能只是幕僚,可以直接招收一批学子进入军事大学……至于愿不愿意的问题,给的待遇好一些,附带条件宽松些,肯定会有人愿意。呵,就像郑逊。” 邓愈笑着点头。 老朱也没有忘记某个少年:“那郑逊……那篇军略,倒是不错……又是殉国的忠烈之后,尔等可要多上心些。” 现场连常遇春都已经见过一同参与筹备军事大学的郑逊,观感也是很好,当下自然又是一起答应。 老朱交代完,又示意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塬儿,你接着说。” 朱塬继续道:“编写各种标准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历朝历代的真实战例,这也是我认为最有必要的一个学习方向。其他不说,只是咱大明,开国前后的一系列战役,全部做出来,就足够学子们研究很多年了。 这一次,老朱、常遇春、邓愈三个都是很有感觉地一起点头。 还不由想起了这些年。 混迹滁州的时候,大家都是草莽。 转战和县,自立门户。 收服巢湖水师,太平渡江。 攻占集庆。 与张士诚的拉锯。 陈友谅气势汹汹而来的龙湾之战。 分歧中的北援安丰。 洪都,洪都! 鄱阳湖之战。 平江锁城。 北伐…… 这一切,好像都是昨天才刚刚发生。然而,回过神,大家就坐在了这里,金陵的皇城,还开创了一个国家,叫大明。 恍如隔世啊! 曾经的那些种种,当然要记下,好好的记下。 老朱越想还越有些激动,指点着下方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道:“塬儿,那些个战事,你亲自cao心着些,一个个的,好好的给俺编撰出来,若是有什么不懂,问俺,还有遇春他们,都是可以,一定要好好做出来。” 朱塬点头,又笑道:“祖上若是想要,其实也可以编写一本战史,专门记载我朝开国前后的各种战事,还有其间的各种英烈。类似史书一样,而不是相对太过于学术性的军事教材。嗯,这本书如果完成,也是该作为军事大学的必修,既让后辈不忘开国之艰难,也要激励他们继往开来。” 老朱很是赞成:“该是如此,该是如此。” 对面常遇春道:“到时候也来问问俺,俺也是有许多可说的。” 朱塬点头。 知道。 你这可传奇了,在路边睡觉时做了个梦,梦到自己要遇到明主了,醒了之后,就见了老朱。 纳头便拜。 这件事…… 嗯。 朱塬觉得像编的,但,这世界上,实在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就说曾经,走得越高的人,越迷信,这总不可能说是一种偶然。 因此,还是不能太武断。 如此又说了几句,关于金陵军事大学如何展开的事情,基本敲定。 大家又针对各种细节聊了聊,各抒己见,不知不觉,时间也来到了中午。再次被老朱留下一起吃午饭,这次却不只祖孙两个,还有常遇春和邓愈,几人边吃边聊,倒也尽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