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闻造的消息 (第1/2页)
想着休息一天,钱唐赶了个上午,到了下午,还是不成。 先是金陵大学那边派了人过来取书,打算带回去抄录。 朱塬亲自吩咐,无论是早一些的《宋会要》,还是年前才到手的《太平御览》,又或者其他各种,都拉走。 而且,好事做全。 自己这边的书籍,到底没有宫里多啊,更何况,还有去年从大都带回的大批元朝典籍档案,这也是朱塬早就考虑过的。 反正,同样都是一个字。 抄。 说起这个,或许很多人潜意识里又想,印刷术出现那么早,活字印刷也早就有了,为什么还要抄书呢? 因为这才是现实。 这年代,印刷书籍,终究是少数。 让人拉走了几车书籍之后,水泥作坊那边又来了消息,年前就浇筑好的第一批预制板,现在已经基本干燥,可以进行一些测试。 显然是为了迁就朱塬,沈全亲自带着一批预制板已经到了玄武湖北岸的后湖医药大学。毕竟要用的话,后湖医药大学的实验室,还有规划中的青霉素作坊,肯定是第一批。 朱塬也想第一时间看看,就从大宅后门离了湖上,乘船赶往医药大学。 实验室院落北边的一片空地上,规划中即将建造全新实验室的地方,这次总计拉来了十块预制板,长宽各不相同。 不过,朱塬到来后,首先注意到的,是将预制板拉到这边的板车。 用了全新轴承的板车。 要知道,即使带了孔洞,预制板也是非常沉重的,这边稍微一问就有数据,平均都在500斤上下,最重的一块样品甚至超过千斤。 这样的重量,现阶段普通的车子拖拉起来会非常费力,就算能够拉动,关键是,对车辆的磨损会很大。相比起来,加了滚珠轴承的板车,不仅拖动更加轻松,还能最大程度减少磨损。 当然了,朱塬因此延伸,更多想到的,却是另外一样东西。 火炮! 人类历史上,火炮出现的时间,比大部分人想像的都要早很多。然而,火炮遭遇的一个最大限制,却是运输。 动辄数千斤的铁炮。 太沉了。 因此,就算一两门能够运送,一二十门,或者,一两百门,那就要成了问题。缺少准度的年代,火炮不能大规模地密集使用,意义不大。 解决沉重火炮运输的一个关键,说来也简单,滚珠轴承。 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又奇妙。 朱塬思考这些时,戴三春和沈全一起来到他身边,施礼后,戴三春道:“大人,可要现在测试?” “当然,来都来了,”朱塬说着,还笑看向沈全:“可别让我失望。” 沈全显然没有太大的自信,只是道:“下官……尽力。” 测试的方法,还是简单粗暴。 站人。 朱塬点了大概最小的一块,一丈长,宽一尺,厚度为三寸。 两边垫起,悬空半尺高,便开始吩咐人往上站。 转眼就已经站满。 还尽可能挤了挤,抱成一团,最终挤了十二个大汉。 预计一千五百斤的总量,结果,最窄最薄的一块预制板,岿然不动。 想想还是不对。 总量还是太少了,毕竟人的密度接近于水,太低。 干脆预制板摞预制板。 还是最小的一块在下,让人抬了其他,往上压。 当横着压上五块大小不一的预制板后,判断总量,超过3000斤,而且,五块预制板重心都偏向中间,最下方的那块终于出现了断裂,垮了下去。 没有碎。 因为,其中是加了钢筋的,因此只是断裂。 让人就其余的预制板抬走,大家一起向前看……看……看…… 然后。 嗯。 这是好呢,还是坏呢? 戴三春和沈全一起看向朱塬。 朱塬斟酌着说道:“应该是不错的。” 说着从一边负责记录的官员手里拿过也是在明州时出现并逐渐流传开来的写字夹板。 朱塬翻了一页纸,对站在自己一左一右的两人边写边画:“正式建造,预制板应该是横向排列,若是多层,受力也主要是在两端,中间……嗯,我觉得应该计算的是单位面积的受力极限。咱们刚刚演示的,基本是一块预制板中间最脆弱的部分。实际状况不会如此……反正,哪怕盖成两三成的楼房,单块超过3000斤的承重,我觉得也没问题了。就像刚刚,那么多人挤在一块板上,都没问题,何况将来肯定是共同受力的。” 朱塬说完,戴三春微微点头,沈全又忍不住补充:“还有呢,大人,即使……即使断裂了,有其中钢筋连接着,一时间也不会出大问题。” 说着还朝不远处断裂的预制板示意。 朱塬也是同意。 不过,还是打算再测试几下。 于是换了另外的预制板,再次承重测试,花样也更多了些。 试验结果,搞断了运来的十块预制板中的五块,但相比最初那块,其余的……承受能力都要更好。 最后商议一番,很快做出决定。 开干。 戴三春对此是迫不及待的,他既想要全新的实验室,也想要更好的青霉素作坊,这两样,都需要预制板,也都需要水泥。 不过,反而是朱塬保守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