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0章:召回 (第1/2页)
今天早朝,老朱是笑着坐上御座的。 因为前线再有好消息传来。 夏国明氏母子在重庆选择归降后,消息传开,瞿塘守将也向廖永忠、杨璟所部投降,放开了瞿塘峡,当下廖永忠、杨璟二人已经率军向重庆进发。 奉天门前。 这是腊月十二。 群臣见礼过,不等有人奏事,老朱就主动提出,让大家商议商议,如何嘉奖常遇春所部。 其实内心已有定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一番,很快就拟定了一份方案,先传召口头嘉奖,诏书要写的花团锦簇一些,老朱当场交给了宋廉。 然后,是让常遇春所部尽快统计这一路伐蜀的军功名册,后续再进行实质性的奖励。 除此之外,考虑蜀中多地还未归附,为了尽快平定,大军不宜太过从地方征集粮草,又是一番讨论,决定沿长江向蜀中运粮,却也不全是粮食,其中40万石米粮取自金陵大仓,再从明州调拨10万担鱼获。 关于鱼获,倒是老朱的一点私心。 明州当下正在冬捕,鱼获一船一船地往金陵运送,可谓大丰收,这次运往蜀中一批,也是老朱想要显示一下大明的底蕴。 就说啊,以往,蜀中想要吃到海鱼,可是不易。 这次,归顺了俺大明,海鱼管够。 嘉奖和调粮之后,又是一件在大家预料之中的事情。 召回常遇春。 按照老朱的话语,蜀中一些地方虽然还未平定,但已是疥癣之疾,因此,希望劳苦功高的常大将军尽快返回,筹备中的金陵军事大学需要常校长主持,这也又是年根,快快回来,大家还能一起过个新年。 顺道,亲自押送一下明夏君臣。 当然了,诏令不能太口谕,又是让宋廉去润色。 关于蜀中的大事谈完,一些人还是忍不住琢磨皇帝陛下到底对常遇春是什么态度时,监察御史崔丙泰出班启奏: 又来! 老朱本来很好的心情顿时不爽起来,接过侍臣传来的弹劾奏本和几样证物,飞快浏览一遍。 原来是致用斋那边。 众所周知,《大明月刊》分为精装版和简装版两种,其中的精装版,本该是免费分发给中枢和地方军政官员,只有简装才能出售,然而,崔永泰却发现,无论是上月,还是最近开始分发的第二期,致用斋那边,都有精装版出售。 因此要求老朱严惩。 除了弹劾奏本,送到老朱手里的,还有两册精装版《大明月刊》,以及,证据确凿的两份来自致用斋的发票。 发票啊。 老朱之前可是好好研究了一番,此时再看,显然不假,他相信 不过,这破事…… 斟酌片刻,老朱忽然想起来,抬头道: 群臣: 虽然吧,说得似乎有些道理,但,这袒护的也太明显了。 气氛短暂沉默,又有一位御史郑濡出班,朗声道: 郑濡这话落下,就有人看到皇帝陛下表情一松。 现场没几个不是人精,也都明白,郑濡所说,一方面是把致用斋贩售精装版的事情一笔带过,立个文告就行了,另一方面,还转移了话题。 朝堂就是这样。 当你高高在上,有人想着踩,就有人想着捧。 某个小平章虽然基本不上朝,但其实也不意味着这朝堂就没有向着他说话的人。 至于郑濡的提议,却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了。 大家凭甚么和那些个平头百姓一起阅读那简装版,岂不是降了身份? 老朱也很快回答: 群臣: 这……好像哪里不对? 与那平头百姓阅读同一规格杂志都让人无法接受,当下……这怎么反过来了? 以后咱想要个精装的收藏,还得花钱买? 这还有天理吗? 这还有人性吗? 老朱却不给众人反驳的机会,摆手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