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82章:还是低估了 (第1/2页)
张青瞄了眼另一边的陆倧,才又躬身过来:“大人,实则……还有1700册,另外一千,是陆掌柜定的。” 这就通了。 见朱塬看来,陆倧连忙也躬身道:“大人,若是……致用斋也可匀给何兄300册。” 都什么破事! 朱塬当然没忘,还是自己吩咐,让致用斋充当这金陵城的一个《大明月刊》代理,没想着赚钱,只是给自家店铺添点人气格调。 现在,好像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又问:“这段时间,致用斋一共卖了多少册《大明月刊》?” 陆倧听到这个问题,带着点邀功:“大人,已是卖出了6300册。” 朱塬:“……” 合着我让你当个代理,你直接垄断成独家了。 当初计划印刷两到三万册,具体是凋版用废为止,其中10000册由官方发放给各部门、各州县和各军卫,其余推向市场。 若市场接受不了,就再免费发放。 现在……如果自己今天没碰上,只是致用斋一家,再拿下1000册,那就等于吃下了用于销售部分的三分之一。 只是一座金陵城啊。 朱塬对此倒是没想到钱的事情,就算致用斋把用于销售的杂志全包下来,也不过2000贯出头的生意。之前定下的杂志批发价格是零售价格的七成,也即100文售价的简装版,批发价格为70文。这样算来,全部的毛利也只有几百贯。 致用斋一支最顶级的主题钢笔赚得都比这多。 现在的问题是……真这么受欢迎吗? 于是就问了出来:“6300册,你确定?” 陆倧点头:“小的怎敢欺骗大人。” 朱塬都没忍住,抓了抓头,再问道:“说说,都谁买的?” 这份杂志可不便宜。 朱塬知道,当下的金陵城,因为冬天缘故,米价是一贯五一石,比夏秋时候高50%。因此,即使是简装版的《大明月刊》,100文的价格,也足够买大半斗米了。 陆倧没料到是这个问题,想了下,才道:“大人,这些时日,金陵内外,街头巷尾,到处可都在讨论这《大明月刊》,若是谁还没看过,与人喝茶闲聊都接不上话语。若仔细说都谁买的……唔,诸如朝廷官吏、读书士子、军卫官兵、地方乡绅,这些个,小的都亲自在店里见过。” “前两个好理解,”朱塬道:“后两个……你确定?” “自是确定的,”陆倧说着,想了下,主动给自家大人解释:“大人,那官吏买了,是为看时政。那士子买了,是为看科举,那军卫买了,是想看均田,那士绅买了,是为。呵,其他也都是看的,小的所说是各类人之兴趣所在。” 朱塬恍然。 这都是再看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 比如,其中关系到军方切身利益的均田制度讨论,朱塬能够想像这年代官兵士卒的识字率,但,涉及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饭碗,如果他在那个位置,就算不识字,就算贵一些,也同样会忍不住买一本来研究研究。 其他也是类似。 陆倧在旁稍等了下,见自家大人没反应,又主动补充:“还有呵,大人,就说那两篇,不提坊间盛传,赞誉颇多,京师里还已有班子开唱那《倩女幽魂》,小的去听过,唔……虽说戏文比不得那原本,还需打磨,可戏楼里依旧座无虚席,称喝连连。” 朱塬再次一愣。 都唱上了? 这才一个月不到啊。 另外……改编费用……谁帮我结一下? 内心里有些无厘头地闪过这些,朱塬目光扫了一圈,落在《大明月刊》编辑部主簿沉器身上:“你也说说,是这样吗?” 眼看大椅上的少年平章一副惊诧模样,沉器笑着拱手:“大人,是这样的,每次印刷装订完一批,送到致用斋,不管数量是几百还是上千,都是一两日就飞快售罄,陆掌柜每每就要来催一催张大使。还有其他地方书商前来采购,往往也要一番等待才能到手,若不是大人敲定价格,下官都想涨价了。” 印书局大使张青听到沉器提起自己,连连跟着点头:“是哩,是哩。” 陆倧也又道:“大人,就这……还是小的限了人购买缘故,因那有人想要从致用斋一次数百地拿货,还说比零售价再上浮一些也是可以,小的都没同意,还限了每人只可买一本。” 朱塬听着身边几人叙说,一边斟酌,逐渐也不再那么意外。 就说一个。 当下的金陵城,只是在籍人口就达到了19万户,76万人。 这是老朱渡江后苦心经营十余年的结果,算在现在这个世界,绝对是世界第一的大都市。 虽说任何地方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