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有心人 (第3/3页)
着开始浏览,眉梢不由逐渐挑起。 这份试卷给出的十条建议,全部都是关于军事层面,涉及大明东西南北。
向东,对于海上诸国,建议是不能一位怀柔,要恩威并施。 向西,川蜀是必然,另外,还希望朝廷能重新拿下西域,原文是‘可得万里屏障’,用后来的话说,就是‘战略缓冲’, 向南,收回云南的同时,还希望能加强经营,而不是作为蛮夷之地,只重名义,不闻更多。 向北,提出了一个大驱逐策略,从东北开始,用两到三代人的时间,将塞外民族全部都驱逐到极西之地。 最终目标,再造汉唐! 试卷最后总结,大明只有做到这些,才可避免重蹈宋时覆辙,安享数百年国祚。 翻阅着另外一些试卷的老朱见朱塬读完抬头,立刻问道:“你觉怎样?” 朱塬笑道:“塬儿之前建议挑几篇试卷刊登在《大明月刊》上,这个可以入选。” 老朱也是点头,又问:“你觉他这些个建议,哪些可取,哪些不妥?” 朱塬听到这个问题,先是察觉老朱日常一些咬字的发音……越来越偏向自己。 当然不会点破。 只是道:“以这个时代读书人的眼光,以史为鉴,都没错。不过,见识还是被限制了,没我的格局大。” 老朱笑起来:“你这孩子……”想起满屋子都是外人,及时收住,转了下话锋:“……是个不懂谦虚的。” 开过玩笑,朱塬收敛一些表情,说道:“恰好还要筹备金陵军事大学,这人……金陵大学就不要录取了,把他放那边,将来设立兵部,也可以唯才是用。” 老朱立刻点头,还有些迫不及待:“把这叠试卷拆了,俺看看是谁。” 堂下不远处的陶安立刻起身,扬声阻止:“主上,这不合规矩。” 试卷不批阅完不得拆封,这是朱塬亲自定下的,大家也觉得很有道理。 这…… 皇帝不讲道理啊? 见陶安说着还向自己看来,朱塬是个没立场的,跟着道:“已经打了分,提前拆一下也没关系,不可能祖上还会作弊吧?” 陶安:“……” 朱佞臣! 眼看气氛对峙,还是老朱发了话:“罢了罢了,反正下月初就能批完,不过再等些日子,”说着又吩咐:“抄写一遍给宋廉,让他排到《大明月刊》里。” 朱塬精力不够,老朱就选了本来也在这边参与阅卷的宋廉负责编辑第一期的《大明月刊》。 不过还是要向朱塬汇报。 算下来,朱塬算是‘总编’,宋廉属于‘主编’。 大堂内。 老朱不坚持拆封,朱塬也没坚持。 不过,朱塬随即又想到,若是《大明月刊》印刷时试卷还没拆封,就没法署名了。 嗯…… 只是找人的话,不拆封,把文章贴出去让人认领,也是方法。 还不坏规矩。 老朱交代过,就起身,对朱塬道:“还让他们凑了些地方士子,你跟俺一起去见见吧。” 朱塬点头,跟着起身。 大概知道是哪些。 这次的一万多考生,虽然统一考试,但也并不是毫无区分。 比如地方上的一些知名大儒,或者地方官特别推荐的人才,又或者曾经在前朝担任过官职的,之前都已经特别列出。接下来,也不会当做一般士子对待,或者直接任用,或者充当先生。 祖孙两个出了这边阅卷大厅,老朱又说起:“你提那个‘档桉’法子,俺已交代了下去。还有呵,你身边人给皇后那《瑞典志》,俺也读了,好东西,让她每快快着多撰一些,送来给俺。” 朱塬点头答应。 老朱正要接着说其他,另有皇帝随侍送了一份刚刚抄录的名单过来。 老朱接过,扫了眼,笑着递给朱塬:“你看看,可有识得?” 听语气,老朱说的‘识得’,显然不是一般认识,而是朱塬前世是否认识。 朱塬接过,想着会不会有这两天才听过的王蒙,结果没看到,不过,浏览一遍,却也指向其中一个:“祖上,还真有。” 老朱看过来,念出名字:“钱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