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2章:成本 (第2/3页)
r> 等洛水念完,听得津津有味的朱塬还没睡着,睁开眼道:“好像字数有些多?” 洛水点头:“已经多有精简,还是将近8000字,大人,要奴再改一改么?” “不用,为了字数修改就没意思了,”朱塬想到已经完成的《倩女幽魂》也是5000余字,打算破罐破摔:“多几页就多几页。” 洛水应了声,整理起散开的稿子。 朱塬仰头,由下往上打量洛水的精致脸庞,伸手抚过去,感受这女子配合地微微侧头贴来,笑道:“突然想起,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点像其中的英莲,也就是香菱?” “不像呢,”洛水一点也没有迟疑,明眸望来:“就像奴也不觉大人会是那宝玉。” “哪一点不像?” 洛水弯起嘴角:“哪一点都不像呢。” “嗯,姑娘,看来你对我很有意见啊,难道是我不够怜香惜玉,还是因为我不喜欢吃你们的胭脂?” 洛水把整理好的稿子放在一边,低头,双唇微张,热气呵在朱塬手上,香香的,暖暖的:“大人要尝一尝奴的胭脂么,来时刚涂的,还加了蜜呢。” 朱塬还抬着的左手擦过洛水唇角,收回到鼻间闻了闻:“胭脂里能加蜜?” “为大人加的。” “看来我必须尝一尝了。” 默默一直守在旁边的写意见洛水低头与自家大人吻在一起,眸子睁大,羡慕又感慨。 自己……真是不如呢。 难怪是解语花。 嗯。 按照留白的说法,这也叫……不正经。 这么想着,写意见洛水脑袋很快被推开,还有自家大人的叫喊:“上当了,上当了啊,不甜,我一世英名……” 写意:“……” 洛水:“呵呵……” 然后写意她们就被赶了出去,按自家大人说法,要惩罚某个胆大包天竟然欺骗自己的女子。 写意只能赶着一群大大小小离开这处舱房。 来到外面,看了看这边由粗瓷管道连往内舱的热炉,叮嘱负责烧炭的仆妇好生看着,既要供暖,也要防火,才重新返回舱内。 待在内舱外间的客室,写意找出刺绣绷子绣着一只给自家大人的手帕,一边侧耳倾听。 没什么惩罚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到底忍不住,走过去掀帘看了眼,小窗已被拉上,昏暗的光线里,被褥下,自家大人只露了一个脑袋,侧身而卧。 洛水在一边仰躺,满头青丝铺开,还有一片让写意看了都微微脸热的白皙肩头露出。 洛水并没有睡着,注意到写意探头进来,对她一笑,探过玉臂,把缠着自己的小男人身上被褥拉紧一些,避免透风。 写意没有多看,很快重新放下帘子。 再次醒来,又是一个冬日傍晚。 舫船靠岸,刚进门,何瑄就说起一事,赶赴泾县采购纸张的人下午返回,总计得纸1300余刀,已经全部存在金陵大学那边的库房里。 另外还送了几刀样品过来。 朱塬一边漫步走向内院,一边吩咐把样品送过来。 泾县纸张,其实就是宣纸。 这是朱塬为《大明月刊》挑选的印刷纸张。 说起这个,这年代,好纸其实不少,长江以南各个行省,各处都有自家的名纸,名字五花八门。 朱塬之前一番了解后,大致做出归纳。 无论工艺如何,或者名头再花哨,根据造纸材料不同,这年代主要是两种:皮纸和竹纸。 皮纸,顾名思义,用各类树皮制造,这年代最上等的纸张,基本都是皮纸。 竹纸,更不必说。不过,因为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受到材料和工艺限制,竹纸的质量还无法和皮纸相比。 至于其他,麻纸、草纸、棉纸之类,都不算主流。 再说朱塬选中的宣纸,准确来说,这年代还不叫宣纸,虽然在唐朝已经有人开始制作,但宣纸的名气其实是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的。 当下,出产在古称宣州府现在是宁国府下属泾县的这种纸张,因为是用青檀树皮制作,而不是常见的构树皮,因此被称作青檀纸。 还是皮纸类别。 再就是,虽然名气还没有打开,但质量已经得到了相当的肯定,这一点,从价格就可见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