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量化 (第2/2页)
伸过来,帮他解了围。 朱塬从常瑸手下抽出第一张已经写完的卷子,递给一旁的老朱: 老朱接过来,不说答案,只是那一眼看来工工整整的卷面,就让人欢喜,他提前当然是知道答案的,又看内容,五道题,也一个没错,不由夸赞道: 亲自把卷子还给常瑸,老朱还在年轻人肩头拍了下,笑着道: 常瑸感觉更抖了,想要起身给皇帝陛下磕头,知道当下不合适,只能保持坐着的姿态深深低头: 老朱又拍了拍常瑸肩膀,依旧带着笑: 常瑸连忙又是答应: 这么等待皇帝陛下走开一些,额头已经出汗的常瑸才敢抬头,却恰好迎上另外一道有些冷的目光,一闪而过。 是左相。 顿时也是一凛。 常家当初还想要两面讨好来着,至少也要两边不得罪,当下,看左相反应……常瑸一边答题,一边已经想着考完后赶紧给父亲再去一封信。 只能选边了。 好在,平章大人,当下……也不是左相能随意拿捏的。 朱塬并不知道身后李善长已经在用眼神给常瑸穿小鞋,知道了,也不会太在意。 对于这位左相,朱塬很早就有过判断,容人气量不大,但 ,这一次,很多事情已经改变,不说自己,哪怕是老朱,都不会再放任李善长如同曾经那样乱来。 说起来,曾经的洪武三年到洪武四年那一连串事件,主要一个,杨宪被诛,虽然有着李善长排斥异己的元素,但,李善长明显也没有讨得了好,第二年就因辞去了左相的位置,还返回了中都。 表面上看,这似乎没问题,实际上,朱塬觉得,老朱的帝王属性,就是在那段时间觉醒的。
那之前,老朱依旧倾向一个刚刚和兄弟们一起打下江山并想着长长久久地一起大块吃rou大碗喝酒的地方藩镇,然而,随着杨宪在淮西勋贵的弹劾下被诛杀,老朱也终于意识到,不能再允许老兄弟们这么肆无忌惮的排除异已了。 于是,或许是一场推心置腹,又或者,以老朱的性子,更严重一些,直接和李善长摊了牌,于是左相就被吓得因病辞官。 老朱从来都是个明白人。 证据…… 比如一个,和刘基关于宰相人选的那段著名对话,大部分人或许注意的都是刘基对李善长、杨宪、胡惟庸等人的评价,然而,老朱的一段话,却同样耐人寻味。 这是关于刘基认为还是李善长更合适执掌相位的一段。 刘基认为左相能够调和诸将,团结朝堂,老朱就说,李善长那么多次陷害你,还要至你于死地,没想到你还会支持他。 看吧,这一段。 其中的关键是,对于李善长很多次想要弄死刘基这件事,老朱是心知肚明的。 按照相关细节推算,这次对话,应该发生在洪武四年李善长辞官之前。 这又是一个证据。 说明,在洪武四年之前,老朱对于李善长担任宰相,已经是很不满意了。只不过,因为是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老朱也不想担上狡兔死走狗烹的骂名,就一直容忍。 直到洪武四年。 李善长领导的淮西勋贵与杨宪一场恶斗之后,老朱不忍了。 这之后的事情,其实也可以剖析一下。 关于李善长。 老朱不想让李善长担任宰相了,左相大人就不得不称病辞了官,这也说明一个,李善长,心眼小,不容人,但,对于老朱,却不敢有什么忤逆,更别说谋反之类。 再深入一些,失去相位,乃至之后很多年几乎都被闲置,李善长内心是很不满的,他却也没有任何鱼死网破之类的狠绝心思。 没有这份才能,也不敢有这份野心。 因此,再到朱塬这里,对于左相,只要能确保老朱不出问题,他也根本没有多少忌惮。 当下的考场上。 恰好路过常瑸这里,主动上前给了年轻人一份际遇之后,大家继续向前,朱塬也接着与身边的老朱,以及同样很重要的,另一边的太子,说起数学的事情: 老朱听得津津有味,另外一边,提前知道了今天是朱塬特意提起,自己才能跟着父亲一同出门的朱标对另一边的年轻人也不由更多了几分好感,当下也是好奇: 塬儿…… 朱塬对这个称呼还是不太适应,表面上也没有任何异样,笑着道: 老朱也好奇地看向儿子。 朱 标左右打量,被逐渐升高的阳光闪了一下,于是就笑着指过去: 朱塬道: 朱标点头,却是好奇: 朱塬看了眼老朱,故意露出耍赖表情: 朱标转向父亲。 老朱却一反常态,摸了摸儿子脑袋,笑着道: 朱塬: 朱标也能听出父亲的玩笑语气,家人之间的那种,内心里,他又想到了那个大铜柜,暗暗想着,早晚早晚,自己要看到内里的东西,脸上却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笑着瞄了眼一脸窘态的朱塬。 朱塬无奈道: 朱标点头: 朱塬继续道: 朱标啧啧称奇,却又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