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3章:这个四月 (第2/3页)
/br> 从陆上得到的消息,除了在胶州停靠之外,船队还有部分因此去了海州。 海州距离沂州不远,只有一百多里路程。 当年沂州王宣还曾打下过海州,而沂州,既产煤也产铁,矿藏丰富。而且,海州本身,还有朱塬一直都没有忘记的水晶矿藏。 都督同知康茂才了解到明州的需求,亲自从中协调,分流了两万本来聚集在胶州周围的流民赶赴沂州,也是另一种以工代赈,流民在沂州开采煤铁矿石,运往海州,交付矿产的同时换取粮食。 另外,明州这边收集到的麻料种子还没有送到山东,提前收到消息并得到老朱首肯的康茂才也已经组织了人力,主要沿从胶州到济南的河道两岸,广泛播种苎麻等作物,预计今年秋天就能收获第一茬。 说真的,连续收到这些消息,朱塬的感受是,应该让康茂才来出任山东行省参政,而不是‘好好先生’汪广洋。 既然曾经能得到一个‘忠勤伯’的爵位,汪广洋的能力肯定没问题,但朱塬与这位,终究不熟,更关键在于,不知道这位接受山东政务之后,会不会乱搞,破坏康茂才本来的布置。 不过,既然是‘好好先生’,朱塬又觉得,问题不会太大。 明州这边,遇到分歧,自己强势一些,汪广洋大概率不会愿意和他这个正是当红的皇帝宠臣起冲突。 第二批运粮船队送出,接下来,就要考虑第三批。 第三批粮船不会是稍后第一批返回的运粮船只,那一批,无论是人还是船,经历过一次长途远航,都需要进行休整。 还好,当下船是真不缺。 不说杭州、明州、温州和台州几个沿海重镇都在营海司的运作下持续建造下水新船,还有南边,缴获船只在老朱的严令下,也在持续不断地送来。 就说廖永忠刚刚拿下的广州,何真以及其他元廷各部,收缴船只就超过了700艘。 早前各部习惯性把船只据为己有,当下因为老朱的态度,没人再私藏,至少不会私藏太多,大部分都会乖乖地送来明州。 因此,再回到了朱塬最近一直cao心的事情。 麻料。 缺麻啊! 既然船多了,第三批运粮船队,朱塬考虑过后,又与金陵的老朱通过信,决定增加运量。 粮食还是20万石。 不过,这一次,计划会增加10万担鱼获。 总计可以说是30万石。 其实,如果人手足够,朱塬还是更倾向于保持20万石的每次运量不变。 少量多次。 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问题是,能用的人手终究不足。 经过重新盘算,增加10万担鱼获,只需要再加派不到2000人,而不是按比例的5000人,这等于是节省了人力。 增加运量,需要船只增多,但还是有诸多剩余。 朱塬的计划是全部投入海捕。 海捕,不缺船了,相对来说,人也不怎么缺,就缺渔网。 没有网,打什么渔? 还是要打! 朱塬已经在让人想办法。 比如,钓鱼。 说起钓鱼,普通人观念里,往往是一人一杆,一坐一天。 海上不是这样。 提前让人进行过试验,海钓的效率,其实并不低,特别还是这年代,海洋鱼产丰富,专门钓大鱼的话,找准了鱼群位置,每个劳力一天完成一担的任务,轻而易举。 离开了码头,朱塬和华高等人一起来到城西甬江对岸。 这边正是烟火鸟鸟。 营海卫在这边属于军营后方的地界搭建了一批拱形烘窑,不多,只有十座。 烘窑一丈高,宽一丈五,长三丈。 还是物质不够的缘故。 这年代,烧砖也是非常耗费的,只是燃料一项,就让大部分普通百姓一辈子都只能住在泥坯房屋当中。 朱塬也没那么奢侈。 因此,除了一批少量用砖大部分还是泥筑的试验烘窑,其余的,还是决定露天烘烤。 这里又不得不说起昨日从象山返回的海捕团队的收获。 初步估算,这一次海捕,顺利带回定海的,官方鱼获为1.7万担,民间鱼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