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80章:麻换杂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80章:麻换杂货 (第2/2页)

br>    见自家营海使大人出现,刘琏便汇报起昨天连夜开始往定海汇聚过来的麻料数额。

    短短十天时间不到,被朱塬催着赶着激发出的强大执行力之下,1000人的货郎队伍就全部洒了出去,不过,暂时只限于明州区域,也算一次试验。

    刘琏给出的数字,是1.7万斤。

    此外,还有1100多斤苎麻、黄麻等麻料作物的种子。

    十天前开始准备,三天前,货郎队伍置办完成,迅速分散开来,短短时间里,就有1.7万斤的麻料进账,远远朱塬的预期。

    不过,刘琏也将

    这次等于是……至少,五六月份,民间今年的第一批麻料作物收割之前,算是一锤子买卖,再跑同样地方,收获就不会太多。

    朱塬却不失望。

    明州跑过了,那就向周边扩散。

    至于成本……

    当下没时间关心这个。

    四月十三那天,消息从象山传来,朱塬就更加深刻地明白,制约今年渔业生产提升的最大门槛,竟然不是渔船,而是渔网。

    是麻料。

    现在,各地零散收集的麻料已经在往定海聚集,却已经不适合再运去象山那边。

    明州南部的捕捞计划,四月二十就将结束,现在送过去,于事无补,只是浪费一趟往返的人力。因此,重点只能放在小满之后在舟山区域的下一次捕捞。

    再就是,虽然短短三天时间已经迅速搜集了一万多斤麻料,在朱塬看来,依旧远远不够。

    这年代渔网的不耐用程度,超出了朱塬想象。特别还是集体组织之下的大规模高强度捕捞,一张网,下水之后,短短几天时间就会出现各种破损,哪怕不停地修修补补,也绝对用不了一季渔汛的。

    更何况修补也耗费时间,耽误生产。

    因此,最初觉得筹集3万斤麻料,就足够今年的夏汛使用,实在低估。

    十万斤才妥当。

    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参照南部的捕捞数据,只要渔网工具供应充足,今年,只是一个夏天的鱼获,就将远远超过朱塬计划中的10万担目标。

    与刘琏讨论过后,要求这位营海司郎中亲自负责尽快将各地收集的麻料汇总并全部制作成渔网,朱塬上午随后的工作,还是与这次夏季渔汛相关。

    老朱终于又打发了一批吏员过来。

    前两个月,老朱派遣了以周俦为首的21名国子监学生来到浙东,在地方官府配合下,丈量地方田亩。

    丈量工作近期完结。

    事情结束,总计21人,老朱也没再让他们返回金陵,而是就近来营海司报道。

    朱塬见过这些人,上午简单聊了聊,就迅速分派下去。

    其中一半直接打发去了象山那边。

    虽然当下再向南边支援渔网等工具已经来不及,但象山地区的捕捞,也有营海司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收税。

    比如收鱼。

    朱塬直接任命了为首的学子周俦为又一位营海司正八品主事,赶往象山,负责两件事,一个是征收渔税,另一个,是以官方名义收购鱼获。

    这也是因为前日消息产生的启发。

    还是变化远超计划。

    南边的渔船总数超过1600艘,其中民间渔船1300余艘,哪怕都是体量远不及官方船只的小型渔船,但最近一次官方组织的海捕,按照黎圭的汇报,两三万担肯定是有的。

    取一个折中数字,2.5万担,其实就是250万斤。

    这已经接近舟山渔场区域往年近里的全年捕捞总量。

    如此多的鱼获,聚集过去收购鱼获向周边贩卖的商人根本吃不下,再就是,如果不及时处理,鱼获腐坏,更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一件事。

    因此,朱塬决定,营海司来兜底。

    历来都有‘谷贱伤农’的说法,这‘鱼贱伤渔’,以往不是没有,但肯定远远没有今年这么严重,如果官方不兜底,必然会严重打击渔民继续生产的积极性。

    朱塬开出的兜底价码是每担鱼获一两银子,或者1000文。

    不得不说,偏高。

    但,反正是直接实惠到底层,朱塬也不介意力所能及地多给一些好处。

    更何况,南边这次有2.5万担,接下来,北边开捕,全部加起来,这一季夏汛,从民间收获10万担鱼获,也只需要开支10万两白银。

    这笔钱,营海司拿得出来。

    甚至,如果不是提前和老朱说好了要供应军需,这些鱼获由营海司负责运往内地分销的话,虽然收购鱼获花费巨大,但,朱塬也有信心不仅收回成本,还能再赚上一笔。

    这年代,物质就是金钱。

    物质真的很值钱。

    再就是税收。

    最初决定直接征收米粮,眼看当下情形,也只能改为直接征收鱼获。

    而且,营海司还是负责兜底,鱼获都不用民间处理,这边渔税收上,由营海司统一进行腌制烘烤。

    这也是为了减轻民间的负担。

    别说烘烤,民间腌制鱼获,只是买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底层百姓甚至根本没有实力购买官盐,往往只能行险,或者购买私盐,或者悄悄煮盐。

    这都不是官方希望看到的。

    营海司则是已经得到了老朱的许可,可以根据需求,直接从两浙的各大盐场支取食盐。

    朱塬其实能够想象,随着营海司各部门涉及各种流水越来越多,难免会有人从中上下其手。就像食盐一项,他自己随便一想,就能构思出一堆利用营海司特权转卖食盐发财的好办法。

    但,当下只要能把事情办成,也顾不得太多。

    朱塬不止一次相当直白地与。不过,朱塬也不会天真到以为所有人都会听从,甚至,眼看着那么多的漏子,不钻一下,简直天理难容。

    朱塬只希望将来有人因此掉脑袋的时候不会后悔。

    再就是,相关的担忧,朱塬对老朱也没有隐瞒,这也算一种提前的撇清。

    朱塬再是对金钱没有太多想法,终究挡不住一般人对此有太多想法,个人种下的因,将来结下什么果实,都要自己承受。

    洪武生存指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