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对峙 (第1/2页)
于禁和李典分别从兖州陆续赶来,如此,在曹cao东拼西凑下,也算是勉强凑齐了一万兵马用于抵抗刘备和刘表。 于禁很是高冷,与何晏点头相交后就算认识了。 这四人中,唯有于禁当年跟随曹cao在南阳一带作战,所以于禁也是最先给出这场战争的战略—— “主要还是守住博望坡。” “博望坡北负伏牛山,南倚隐山,西临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是为“襄汉隘道”的通衢。” “只要守住这里,等到司空处理完东面战事,刘备自然会退去。” 于禁无论是打仗还是治军,都是一个严谨。 他知道曹cao是来派他当救火队长的,那就好好当他的救火队长。 至于剩下的什么“反杀刘备”、“反攻荆州”,从来都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我们可以率军驻扎在博望坡东侧,让刘备不敢轻易进攻宛县。这样的话宛县凭借着城高墙厚,自然可以与我们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于禁将这道防线搭起后,又和夏侯渊一同商议起了刘表。 不错,如果只是刘备率三千人来,曹cao其实不至于一下将夏侯惇、于禁、何晏这几个人全部拉出来。 最关键的还是刘表。 万一刘备打顺了,刘表这个藏在背后的黑手很可能会顺势出兵。 荆州带甲十万只是虚传,或者说这十万士卒不是刘表想调就能调的。 首先江夏黄祖那边就有两万士卒用以防备江东,这部分兵力刘表是打死都不会动的。 别看江东因为孙策之死乱的一团糟,还被何晏趁机过去割了块rou,但人家西线的防线可一直没乱过。 镇守柴桑的太史慈,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帮着曹cao镇守徐州的臧霸差不多,自主权那是相当高,要是江夏空虚,太史慈很可能会主动出兵,一举拿下江夏,威临荆州。 除了江夏的兵力外,用以镇压荆南的两万士卒刘表也不可能去动,毕竟荆南才刚刚平定,刘表的士卒一旦撤走,谁也不知道荆南会不会复叛,刘表不敢去赌这个概率。 剩下的,就是世家手中的私兵。 蔡冒、蒯越这等世家都不支持刘表北伐,只希望保住荆州与的安稳,所以这部分兵力刘表也别想着指示。 如此,刘表能动的只有文聘的三、四万兵马。 这些兵马中又有一万水军,对于南阳战事其实帮不上忙,所以算下来,刘表要是真的北伐,只能大致动用两万兵力。 于禁所布置的防线,其实并不只是针对刘备的三千兵马,更多的还是将来可能会北上的那两万刘表士卒。 “好在叶县距离许昌颇近,粮草供给不成问题。” 夏侯惇对于于禁的战略安排也算的上满意,不知不觉间就习惯性的开始考虑后勤一事。 “我与任峻通过书信,他说今年豫州一带丰收,怎么也能够支援我等坚持三、四个月,不出意外的话孟德在那个时候也能从仓亭赶回来。” 于禁点点头:“此事我也有所耳闻,据说是弘农杨氏根据新学搞出来的粪肥之法可以让粮食增产。能出现这样的利国之术,也算是天佑汉室。” 夏侯惇好似突然想起了什么,就转头问向何晏:“玉郎,你久在许昌,可认识杨修?” “杨修啊?不熟……” 李典这个时候也好像一个好奇宝宝凑上来:“慎侯,那你在许昌,也拜读过新学的经义?” “新学啊?没有……” 李典是个难得的儒将,对经学一道颇感兴趣,听到何晏对新学没有研究,眼中也是涌上一股失望的神色。 夏侯惇看到何晏这般“不学无术”,马上端起长辈的架子教训道:“玉郎,人总归是要多读书的!我听孟德在信中说过,那新学是好学问,你应该要学学的。” “啊对对对。” 何晏随意敷衍了夏侯惇后就将问题又转移到眼前的战事。 其实随着几位军中大老的将领,这场战役的军事架构已经很清楚了。 夏侯惇名义上是领军的,但战略战术都出自于禁,何晏与李典两人负责拼命划水就好了。 与曹军这边相对的,就是已经赶到叶县附近的刘备。 刘备昔日在汝南被曹仁、满宠还有何晏联手击败逃到荆州后,经历了一年的修整,总算是缓了过来。 有了刘表这个大户的支持,刘备麾下的士卒装备都是格外的精良,丝毫不逊于刘备当年担任徐州牧时的精锐部队。 不过刘表也是鸡贼的很,他给刘备的钱粮,永远都只够刘备组建起这么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再多……那是一枚五铢钱都没有! 与刘备在新野一起同甘共苦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