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爹不是曹cao啊_第一百一十七章 沤肥,新学之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沤肥,新学之始 (第2/3页)

   没有节cao的人会想到:“这东西对我有没有用。”

    节cao稍微多一点的人会想到:“这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

    最多最多,也就会想到:“这东西对朝廷,对百姓有没有用。”

    只有将一个现成的东西放到他们眼前,他们才会向开始针对这个东西去思考,去延伸。

    但是对于这个东西的本质……抱歉,这不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这些“老爷”要去想的事情。

    何晏叹了口气,朝着杨修问道:“杨郎中,新学的学问可不是这样的。”

    “我问你,你可知为何这草塘泥就能使粮食的产量增加?”

    这个问题莫说杨修了,就连种田小能手任峻都有些愣神。

    为什么草塘泥能使粮食的产量增加?

    或许仅仅是有那么一个人,往自己家田里倒了些草塘泥,等作物产量增加后大家就开始跟风往自己家的田地里扔草塘泥。

    至于为何,没人会去想过。

    或者说,即便是想了,那个答桉也是书中所谓的圣人之言,告诉他们什么天地万物咯,什么洪荒宇宙咯……

    他们的答桉很广大,广大到连天地都已经容不下,可却很难解决这么一堆黑黝黝的草塘泥。

    杨修、曹丕、任峻三人都是围上来,蹲在何晏的身边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草塘泥的土和这里的土不一样!”

    聪明的曹丕第一步就踏上了正确道路,非常不错!

    何晏欣慰的看着曹丕,决定赏他一次父亲的关怀。

    “但是有什么不一样?”

    “好像草塘泥更黑一点?”

    “不但黑,而且臭!有股澹澹的草泥腥味!”

    “确实,我记得曹彰有一次去河边玩沾了满裤子的草塘泥,我娘还怀疑他拉裤兜子了呢!”

    “是吗?世子拉过裤兜子吗?”

    “当然没有!”

    “那慎侯呢?”

    ……

    “喂!”

    忍无可忍的何晏朝着曹丕和杨修屁股上狠狠来了一脚,这才是将话题拉回正题。

    “臭味,应该是水草腐烂后的味道。”

    “对的,我听说还有些农户会让粮食边上长一些杂草,等到春天的时候在将这些杂草翻进地里。如此的话粮食好像会更加旺盛些……”

    ……

    就连任峻也是加入了讨论,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居然真的是将一些原理给整理了出来,让三人都是感到有趣。

    “但是……这腐烂的草叶都已经消失了,为何还会让粮食增产呢?”

    三人卡在了这个地方迟迟进展不下去,个个都是皱起眉头。

    “因为腐烂的草叶其实并没有消失。”

    何晏此时抄起了一把锄头,往地里狠狠敲了几下,挖出一块已经腐烂的草叶。

    “水、气体、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但是确实是之后又会被作物吸收,促进其成长的东西。”

    “看不见的东西?”

    “是的,看不见的东西。但他们确实是存在的。”

    杨修听到何晏的答桉后沉思了一会后问道:“新学,就是研究这个的?”

    “刨除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本质就是研究这个的。”

    杨修有些不解:“既然看不到,那为何还要费尽心思的研究它?”

    “看不到,就意味着它不存在吗?”

    何晏抬起头:“权力、名望,这些东西一样看不到,但是杨郎中敢说它不存在吗?”

    “古今多少人都在钻研权势,到头来却也只是一场空。”

    “但若是有谁弄清了这些让作物成长的物质,那这个人必然是和这些物质一样,即便腐朽了、凋零了,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不朽。”

    “如此说,杨郎中明白了?”

    寒风猎猎,却没有压制何晏的话,在场所有人都清晰的听见了这番“不朽”之言。

    杨修也不像之前的那般轻松,而是将眉头锁的更紧了:“这就是新学?”

    “这就是新学。”

    这样的新学……和杨修来此之前认识的不一样。

    在他选择入坑后,就已经是阅读了《周易新解》和《孟子》。

    这两本书确实是有可圈可点之处,其核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更是精彩,但是在杨修看来相比于学术价值,它的政治价值明显要跟多一些。

    但何晏今日之言,却给杨修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

    “只有这样的学问,才能被定义为新学!”

    如果说之前杨修只是想在新学的坑里蹭蹭不进去,此刻的他就想狠狠的深耕下去!

    何晏看到杨修这般,心中也是充满了自豪。

    之前看郭嘉直接熘了,何晏还对自己的船销能力有那么一点点质疑,觉得聪明人不好忽悠。

    但现在看来……倒也不是如此!

    曹丕也很是招嫌的挪了过来:“什么新学?”

    “一种很新的东西,回去我教你。”

    ……

    杨修这时回到这草塘泥的问题上:“慎侯所言的这种可以令粮食增产且看不到的物质,该如何去寻找?”

    “实践。”

    “大量的实践!”

    何晏给出了答桉。

    “在没有发现规律之前,只有实践。”

    “就像《周易新解》中推演天象一样,若是没有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史官记载天象,那我们会很难知道真相是什么了。”

    “如果说之前是要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