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四章 风云动,长公子回咸阳了! (第1/3页)
对于长公子扶苏,郡守延是真的很感慨,他通读史书,自然知道,这等场景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是圣王的表现啊! 不下告示,不行政令,一个劳役都没有摊派,单纯就凭借自身的魅力,就能让无数黔首负粮影从,心甘情愿地追随。 跟着他这里,餐风露宿,疏通河道,挖掘沟渠,开垦荒田。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人群还越聚越多,工程的进展,以超乎他们想象的速度,在稳步推进。 连一个监工的都不需要! 大家自发地汇聚在这里,热火朝天,人人争先,不叫苦,不叫累。 单单只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人,叫长公子扶苏! 扶苏放下手中的粗瓷碗,笑了笑。 “郡守错了,他们追随的不是我,是善政,谁愿意推行善政,谁愿意为他们做事,谁想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他们就会追随谁,不管这個人是扶苏,又或者是什么人……” 郡守延看着毫不居功,神色如常的长公子,认真地道。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但问题是,这天下之人,谁如像长公子您这般,能身体力行,真正放下身段,抛下享乐,去为这些黔首做到这种地步?” 听郡守延这么说,扶苏眼中忽然闪过一抹光亮,微微挺直了腰杆,看着郡守延,很是认真地回道。 “有!” 郡守延有些诧异地抬头看向扶苏。 扶苏的脸上,似乎有一层光。 “我家郢儿,当今的皇长孙……” 看着郡守延不可思议的表情,扶苏心情越发愉快了,嘴角上挑,英俊的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 “我家那个小子,还算成器,没有忘了我昔日的教训,多少懂得些仁而爱人的道理,他此次南巡,所到之处,必然劝课农桑,亲自下田,指导当地黔首耕种,沤肥,前些日子,他来信的时候,还在跟我说他在会稽郡圩田修渠的事,说要把那里打造成我大秦的鱼米之乡……” 说到这里,扶苏扭头看向郡守延。 “说起来,我这个做阿翁的,之所以想到要在这上郡修渠垦荒,打造出一个鱼米之乡,还是受了那孩子的启发……” 郡守延:…… 他是真的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赵郢虽然在江南做得轰轰烈烈,但他是真的死心塌地想要为自家的大秦做出点什么改变,丝毫不曾有过拿这个作秀的心思。 无论是亲手沤肥,亲自耕种,又或者是亲自圩田,亲自修渠。 他只是觉得自己这个皇长孙应该去做,就去做了。 他没有给始皇帝说这些,是因为他了解始皇帝,担心始皇帝未必会看重这些,也说不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故而,只说举措,不讲细节。只说结果,不讲过程。 但是他也深知自家这位便宜阿翁的心性,知道自己的举动,在他这里,定然是个加分项,而且是极为加分的选项。 故而,反而介绍的颇为详细。 当然,他不讲,始皇帝也会知道。 但那完全是两回事! 始皇帝不会抵触他亲自去做这些,也不会抵触他去收买人心,只要你不是像扶苏那个不成器的狗东西一般,把这些当成圭臬,并引以为豪! 故而,这些事,尚未流传到咸阳,就更不用提远在北方的上郡了。 “皇长孙真贤者也,有古圣王之姿!公子真是后继有人,让人羡慕——” 郡守延忍不住真心实意地称赞了一句。 扶苏就颇为自豪地笑。 “还行,还算是争气……” 两人正说话间,忽然就看到远处,一个传信的校尉,正骑着快马,冲着这边疾驰而来。不由神色微怔,相互对视一眼,站起了身形。 此时,已经可以听到远处疾若雷霆的马蹄声。 “启禀长公子,郡守,朝廷诏令,皇长孙监国,朝廷特令,传讯天下——” 说完,从怀里取出诏书,恭恭敬敬地递了过来。 “皇长孙监国?” 郡守延不由心中一凛,长公子扶苏也不由心中一怔,伸手取过诏书,急声问道。 “陛下身体怎么了,怎么皇长孙忽然就监了国,他此时不是还在会稽吗?” 那校尉神色恭敬地拱了拱手,老老实实地回道。 “皇长孙数日之前,已经返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