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是秦始皇_第四百二十六章 水旱保收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六章 水旱保收制 (第1/2页)

    赵郢的到来,让整个会稽郡上下的风气,为之一变。

    许多豪门大户的子弟,都悄无声息地收敛了自己往日横行无忌的做派,有些平日里不像话的,干脆被家里的老人给禁了足,惟恐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到皇长孙殿下耳中,从而连累了家族。

    而对于那些下层百姓来讲,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一直在做民情调查,核实家庭情况,只零零星星象征性地发放了一些赈济钱粮的慈善堂,真的开始大规模发钱了。

    一千一万个说辞,也不如一小口袋粮食更有说服力。

    当那些米缸见底,已经开始挖野菜,煮草根,勒着裤腰带过日子,连家里的孩子都饿得没有力气哭闹的百姓,真真实实地领到一袋子可以救命的粮食时,所有人再看慈善堂的时候,那眼神就真的变了。

    他们开始相信,秦人不是在虚张声势,这个慈善堂是真的在做好事,是真的试图在帮他们。

    “秦人,这是在收买人心……”

    然而,这样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了。

    毕竟,即便是人家在收买人心,那也是拿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收买,可以让一家人渡过这个青黄不接的难关。

    老百姓很简单。

    日子总得往前看,真要是有那么多与大秦势不两立的血勇之士,真的有那么多心念六国的百姓,始皇帝当年都未必能一统六国。

    “殿下,我们府库中存粮不足了……”

    郡守府,李由有些紧张地看着赵郢。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很清楚,这慈善堂若是一直不做,也还好,但若是做个虎头蛇尾,那就真的不如一开始就不做了。

    赵郢笑着点了点头。

    “我知道,李郡守,稍安勿躁,你只管开仓放粮——若是实在不够,可以临时挪用一部分军粮……”

    赵郢此言一出,哪怕是坐在一旁的将闾都忍不住了。

    “殿下,不可,这要是出了事,那可就是大事了……”

    李由也被赵郢这大胆的想法给吓了一大跳,一个紧张,摆动的衣袖把自己面前的茶盏带倒都顾不上了,他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着自己面前的茶盏,一边语气坚决地摇头拒绝。

    “殿下,不可,擅自动用军粮,这可是大罪……”

    见两人紧张成这个样子,赵郢不由笑着摆了摆手。

    “你们真的无需紧张,我自有安排,你们只管听我的……”

    说着,赵郢摘下始皇帝临行之前专门赐下来的佩剑,轻轻地放到自己面前的几案上。李由不由苦笑摇头,重新坐回去。

    连陛下的御剑都亮出来了,恐怕是真的心意已决。

    倒是将闾,一脸狐疑地看着自家大侄子,兀自有些不太确定。

    “郢儿,你可千万不要犯糊涂,真要是出了乱子——算了,真要是出了乱子,你就算是三叔我的主意!了不起,我和你十八叔一样,被陛下押回去禁足,你小子只要记得别忘了去找我喝酒就好——”

    赵郢听得又是好笑,又是感动,神色郑重地冲着将闾拱了拱手。

    “三叔,不至于此,您只管放心,我不是莽撞之人,我说过,只是临时借用,我离开之前,自会一斤不少地补上……”

    将闾和李由见赵郢这么说,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如今青黄不接,很多老百姓都快过不下去了,我们临时赈济的这些粮食,也只能解燃眉之急,真要想彻底解决会稽缺粮的问题,还得从耕种上着手……”

    说到这里,赵郢站起身来。

    “效仿庐江郡旧事,在会稽,也实行青苗之法,允许百姓以户籍为抵押,赊贷种粮,经慈善堂确认,家庭确实清贫者,可免除全额利息——”

    说到这里,赵郢若有深意地扫了一眼李由。

    “此事,交由墨家子弟办理,郡中官吏以及法家学徒,从旁监督协助,但墨家弟子有一言而决之权,你们郡中官吏若是有什么争议,可以先服从墨家子弟的安排,后交由慈善堂核查,甚至是亲自向我举报!”

    对于青苗法,在庐江郡那边已经有了现成的案例,只需要让手下跟随而来的官吏,对那些在会稽充当大秦说书郎的儒墨两家弟子稍加培训,就能完全胜任处理。

    “殿下,若是今年遇到天灾,收成不好……”

    “那便允许百姓购买耕地保险金,推行“水旱保守”之法,凡是购买耕地保证金者,若是因为出现水旱灾害而导致歉收或者是绝收,慈善堂可按照最近三年的粮食产量的平均数,根据购买的田亩数,补足产量的六成,同时免除当年赋税……”

    李由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制度简直闻所未闻!

    但仔细一想,却又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怕土地歉收吗?

    那就向慈善堂购买耕地保证金!

    这里面,受益的自然有那些家庭清贫,经受不住意外冲击的贫苦百姓,但他很清楚,这个政策一旦放出来,不知道有多少大户会怦然心动。

    别看会稽郡河道纵横,湖泊众多,但水利沟渠的修建,却完全不能与关中相比。关中经过大秦上百年的精耕细作,耕田被无数沟渠贯通,宛若纵横有序的棋盘,已经形成了一种极为完善的灌溉与耕种体系。

    但会稽这边则不然,很多地方要么一片沼泽,要么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水源,而够不上,老百姓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肩挑手提,这种情况下,除了极少数掌握在豪门大户手中的良田,靠天吃饭就成了一种必然。

    所以,可以想见,定然会有不少当地土地众多的豪门大户,也出面购买这种闻所未闻的耕地保证金。这几乎是提前先收了一层赋税,但这里面的风险,同样也是极大。

    “殿下,若是真的出现了大面积歉收……”

    李由语气有些迟疑。

    赵郢笑了笑。

    “无妨,到时候,那就照价赔偿,我又没说一定要赔偿粮食,真要是出现了你说的情况,寻常百姓,日子过不下去的,可以补偿一部分粮食,毕竟,就算是不买这份保证金,我们原本也要出粮赈济,这是本来就会支出去的粮食,影响不大,至于那些豪门大户,则可以折算成金银财货——”

    说到这里,赵郢笑着道。

    “最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