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四章 赵高示警 (第1/3页)
第264章赵高示警 新饶到来,一开始,还让已经开始以君子营自居的近卫营纨绔们兴奋了几,以为自己这君子营又要有志同道合的文雅之士加入了。 一个个心情鼓舞,甚至已经开始自发地研究,怎么给这群新来的伙伴们,展示一下自己这君子营与众不同的风采了、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君子之乐也! 可惜,过了几,他们就泄气了,因为,他发现这群人,根本就是粗鄙浅陋之辈,不配与他们相提并论。 每日里就会傻子一样,嗷嗷叫着地喊口号,站方队,舞枪弄棒,打打杀杀,跟草原上那些不学无术粗鄙不堪,整以勇武自诩的莽夫有何区别? 呸—— 鄙陋! 君子营岂能收容这些无知粗鄙的莽夫? 为此,这群人还找蒙余闹了几次,蒙余也很懵逼啊。只能好言好语地安抚,告诉他们,这群人,就是来我们君子营镀金的,感受一下我们君子营的君子之风就走。 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军中君子,什么是高雅雍容——总之,就是让他们开开眼界,到了外面,不至于因为见识短浅而丢了脸面。 我们君子营,乃君子之营,过于较真,有失君子体面。 大家伙一听,这决不能够,于是,作罢。 为了巩固效——咳咳,为了加深大秦文化的熏陶成果,蒙余又特意组织了几场诗山文会,亲自出面,邀请了几位儒家弟子,与大家坐而论道,吟诵诗文,弹奏雅乐,穿着华美的服饰,举行繁琐到极致的礼仪社交。 大家欣然自喜。 就得让那些粗鄙不文之辈,见识见识什么才叫卓然君子,什么才叫雅士之军。 “大秦,果然文化昌盛,礼仪之邦,非蛮夷之地,化外之民,所能比拟!” 强大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瞬间占领高地。 蒙余这段时日,每日跟着演习这些繁琐的礼仪,学习这些高雅的贵族之乐,也越来越感觉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魅力。 一举一动,隐隐有了几分“君子”风采。 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这么已经开始逐渐沉迷侍弄花草,临摹字画,诵读诗经,钻研学问,喜欢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甚至还开始请了先生,跟着学琴。 有时候能跟先生,席地而坐,下一整的棋。 接人待物,也开始彬彬有礼。 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这些变化,自然瞒不过家人,家里忽然出了个另类,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啊。他媳妇更是有点慌,到蒙武和蒙毅面前哭诉。 “我们蒙家,世代以武传家,不少先人,马革裹尸,而今到了蒙余这里,若能有一支走一条新路出来,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且随他去吧……” 蒙武盖棺定论。 家里的人,虽然觉得自家这个弟,变得奇奇怪怪的,但也就听之任之了。 连出身蒙家,从经受家族教育的蒙余都是如此,那些从就向往中原文化的月氏贵族子弟那就更不用了,想不迷糊都难。 他们是真心觉得,自己所学的这些,就是真正的高雅、文明、高贵的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 对自己现在的一切充满了自豪福 就连食不言寝不语,甚至是使用筷子吃饭,都觉得比用刀叉吃饭香醇,充满了真正的君子内涵! 他们看那些新来的门客像看傻逼,那群新来的门客,看他们也觉得差不多。 所以,虽然同在一个大营,大家都很默契地互相鄙夷,然后各不相干。 赵郢去看了几次,对双方各自勉励了几句,就不怎么去了、不过,私下里让人给蒙余送去了一把上好的古琴,又赠送了不少儒家和墨家的书籍。 蒙余大喜。 蒙武和蒙毅听之后,默默地叹了一口气,都很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 虽然时间逐渐往后推移,已经越来越逼近大秦原本历史上的拐点,但始皇帝依然健在,日子依然波澜不惊。 虽然赵郢对始皇帝能练出气感这件事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但依然还是每日一早就进宫,陪着始皇帝老老实实地练太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始皇帝创造练拳的氛围,他抽空把郑妃也给教会了。所以,现在每早晨,练拳的人,由两个,变成了三个。 始皇帝也没啥。 这狗东西那点把他和郑妃死活往一块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