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郦食其:请公子早做决断! (第1/2页)
竟然还能这么玩! 始皇帝只觉得格局瞬间打开,他看着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大孙子,忍不住哈哈大笑。 “善!吾孙之才,已经足以治一国!” 这话听得一旁的史禄,忍不住眼皮子直跳,低着头,假装没听见。 命令很快由咸阳宫发了出去。 于是,很快人们便知道,皇长孙殿下又研制出了一款可以直接用来播种的新农具,效率远超原来播种的数倍。 而且,皇长孙殿下仁慈,怜惜黔首,向陛下力谏,施行新农具打造补贴。凡是打造新式农具者,都可以凭借农具与乡里的证明,去官府登记造册,按照数量,领取打造农具的补贴。 而朝廷发放的补贴,更是高达打造新式农具费用的一半! 此乃真正的惠民之举。 旷古以来,从未有之,此乃皇长孙殿下之恩德! 随着这一政策的颁布,皇长孙赵郢再次名声大噪,当然,这一次,让他名声大噪的并不仅仅是耧车,还有新农具补贴。 十八公子府。 书房内。 深夜前来拜访的郦食其,望着神色不安的胡亥,郑重其事地深施一礼。 “公子,事危矣!陛下扶立皇长孙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公子若不能早做决断,恐怕不测之祸就在眼前……” 胡亥原本只是有些不安,想请这位自己最为倚重的智者来为自己出主意,结果没想到,郦食其上来就给了他一个暴击。 “郦公——不至于吧,他毕竟只是皇孙……” 胡亥语气有些迟疑。 大秦自秦非子开始,传承至今,已经有三十一位君主,从未曾有跃过儿子,直接由孙子继承君主之位的先例。 故而,虽然对赵郢受宠颇为吃味,但胡亥也没有多么惊慌,就算是不安,也只是怕自己那位兄长,借着这位大侄子的恩宠和声势重回咸阳而已。 所以,虽然被如今赵郢的声势困扰,有些焦躁不安,他也没敢往这上面去想。 如今,被郦食其一言道破,他这悚然心惊,意识到了这种可能。 若是阿翁真的把那个位置传给赵郢那狗东西怎么办? 只看胡亥的脸色,郦食其就知道,胡亥这是把自己的话给听进去了。 所以,他身子微微后撤,让自己的看起来更加的从容淡定一些。 “这有什么不至于?陛下选用人才,向来不拘一格,何曾在乎过那些陈规陋习?从甘罗、李信、姚贾,再到微臣,哪一个不是破格任用?如今皇长孙文韬武略,冠绝天下,说一句冒昧的话,大秦皇室,自公子而下,谁人敢说,有皇长孙之能?” 胡亥:…… 虽然心里有些别扭,但他也知道,自己好像似乎真的有点不是那个狗东西的对手。 “以陛下的性子,直接越过诸位公子,把那个位置传给皇长孙,又有什么好意外的?若是不然,陛下何必如此大张旗鼓,为皇长孙殿下造势?就不怕这位皇长孙尾大不掉,成为大秦的绊脚石?” 胡亥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眼中已经闪过一丝慌乱,避席而起,冲着郦食其深施一礼。 “还请郦公教我……” 郦食其闻言,不由微微一笑,知道,事情成了! …… 密谋半天之后,郦食其告辞而去。 胡亥回到书房,兀自脸色变幻不定,额头满是汗水。他端起面前的凉茶,咕咚咕咚一口气灌下去多半壶,这才猛然下定了决心。 “来人,去请,前郎中令赵成过来,就说是本公子有请!” 赵成,是赵高的胞弟。 因为赵高的关系,担任着郎中令的职务,赵高被贬斥之后不久,他也被朝廷罢免了职务,如今正赋闲在家。 忽然听闻十八公子胡亥召唤,顿时心中大喜,连夜赶了过来。 “小人赵成,拜见公子——” 胡亥俯视着自己眼前的赵成,没有多做客套,径直道。 “你最近可曾与赵师有过联系?” 赵成闻言,心中一喜,毕恭毕敬地回道。 “回公子,家兄随皇长孙殿下班师之后,小人曾见过家兄一次,不过家兄严令小人,无事不得前去长公子府上打扰——故而,最近不曾有家兄的消息……” 胡亥闻言点了点头。 “你回去之后,想个办法,最好让赵师去你府上一趟——我要见他一面!” “诺!” 赵成精神振奋地走了。 自己求了多少次了,这十八公子终于良心发现,决定要拉自家兄长一把了吗? 他一身的荣耀,全系在兄长赵高身上。 赵高显贵于人前,他才能水涨船高,赵高若是沦为下僚,他赵高在这咸阳城中,又算得了什么! 赵成回去,第二天早上,府上的下人就传出了赵成染病的消息。 …… 赵郢自然不知道,已经有人把目光盯上了自己。 虽然在始皇帝推波助澜之下,他如今在朝野中的名声如日中天,但对他的生活来讲,并没有什么影响。 他依然一如既往,每天一早就去宫里,盯着始皇帝练太极拳,然后,陪着始皇帝用膳,处理朝政。 回到内殿之后,继续替始皇帝批阅奏疏,减轻老爷子身上的负担,希望他老人家的身体,能撑过下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拐点。 堂堂的皇长孙殿下,冠军大将军,河西郡守,江山社稷司司长,站在那里,给始皇帝当中车府令,谁敢真拿他当中车府令啊? 就连李斯、冯去疾、蒙毅和如今的朝中新贵郦食其,在他的面前,都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他也算是提前尝试了一下原本历史上,赵高的超级待遇。 下午,则直接回家,躲进书房里编写教材。 与此同时,他那座已经挂上了冠军大将军匾额的府邸里面,也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把西侧两个相邻的跨院直接打通,改建成学堂。 正好可以借用府上的演武场,给这群小家伙们上军事课。 都是大秦皇室的子孙,当然得全面培养。 起码,大秦真要是遇到了不可抗力的事件,自己无法修正历史的关节节点,这群人就是自己最可靠的储备力量。 赵郢准备,把这个学堂,办成加强版的黄埔军校。 但即便如此,他的历史课本,依然没敢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