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是秦始皇_第一百五十六章 急如山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 急如山火 (第1/2页)

    有期待,有祝福,就有诅咒。

    火速蹿起,成为大秦朝中新宠的皇长孙,出征匈奴,不少人,自然心思各异。但这些,对于赵郢来讲,并不重要。

    有始皇帝在,有老将军王翦在,有蒙武在,有孟西白这些老氏族在,有那些依然坚定地支持着长公子扶苏的势力在,就算是有些人有心思,也没人敢在背后耍什么心计。

    带着王南亲手折下的细柳,带着身后无数人审视的目光,赵郢所带的这一支年轻的部队,终于离开了咸阳,直奔九原。

    这还是新兵大营成营之后的第一次远校

    当,队伍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到了晚上,在野外安营扎寨,进行简单的休整。虽然地处关中,十分安全,但是赵郢还是让人盯着,一丝不苟地安营扎寨,严格地安排布防。

    第二一早继续动身,临近傍晚的时候,正式走出咸阳地界。

    出了咸阳,依然地处关中,但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出了民生疲惫的状态。官道依然维持的很严整,但两旁的村舍,已经没有了咸阳附近的气象,残垣颓壁,依稀可见。

    大秦数十年征战,虽然一统了下,对关中百姓的民生,还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很多百姓,都面带菜色,衣衫褴褛。

    但官道两旁的庄稼,种得依然整齐划一。

    大秦的官府,对百姓的生活,进行强有力的介入。道路定期维护,两旁的树木,间距都有严格的规定,田地里,阡陌相通,严谨到每一块田地之间的畦梗都如出一辙,所有的庄稼,都种得横平竖直,宛如标兵。

    怎么种,种什么,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指导。

    事无巨细,都有法可依。

    老百姓,啥也不用管,只需要按照官府的规定,老老实实干活就算完事,把法家的理念,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

    自商鞅变法,已经一百多年,关中的百姓,早已经被调教成了大秦法家喜欢的样子。

    但山东之地的贵族与百姓,没有这些时间的缓冲,就有些水土不服。

    这也是穿越之后,赵郢第一次出远门,尽管一路尽量避开村镇,只走官道,但入目所见的一切,还是让他对这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但这些,都不是现在的他,所应该想的问题。

    出了咸阳的第三。

    赵郢就下令,让后勤给所有的将士每人炒制了十几斤的炒面,然后,抛下身后负责后勤的辅兵,所有人只带自己的随身装备和口粮,一人三马,进行急行军。

    他需要借助这个机会,进行一次高强度的拉练。

    饿了,就吃几口炒面,啃几口干硬的rou干,累了,就找个背风的地方,把战马圈在一起,所有人裹着披风,席地而卧,进行简单的休整。

    除此之外,就是赶路。

    换马不换人,一日狂飙二百六十余里。

    这个速度,虽然在这个时代,已经快到让人瞠目结舌,但其实,并不夸张。

    唐朝时候的邮驿,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当然,行军打仗,不比邮驿,需要考虑战马的体力损耗问题。

    否则,人赶到了,马累垮了,就没有了意义。

    三国时期,夏侯惇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被称疾行将军。但赵郢等饶情况,比夏侯惇当初要好上不少,首先,战马充足,所有人,都是一人三马,可以轮换骑乘,速度自然更快。

    而且,赵郢的军队,所有人都配备了高桥马鞍,马镫,所有的战马,也都装上了马蹄铁。跟夏侯惇那时候相比,虽然行程多了,但将士们的体力消耗,反而更,战马的损耗情况,也要好上很多。

    更重要的是,赵郢的这些军队,这几个月来,每rou食管饱!

    这群正在长身体的少年郎,每日大鱼大rou,高强度的训练,身体的底子打的极好,远非夏侯惇的那些手下可比。

    所以,一直跟在新兵大营里面训练的这些年轻人,很快就适应了这次急行军拉练的强度。

    反倒是后来才加入军队的萧何、刘季、曹参和卢绾等人,有些支撑不足了,但见所有人,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也只能咬紧牙关,死撑着不倒。

    “这莫不是要急着去奔丧,曹参这狗贼,可坑死老子了——”

    趁着休息的间隙,刘大亭长在卢绾和樊哙的搀扶下,呲牙咧嘴地从马背上滑下来。几日的急行军,他的两股之间,已经磨出了血泡。

    这幸亏是有了高强马鞍和马镫,还有樊哙和卢绾等饶帮衬,不然就这急行军的强度,他半路就得撂倒。

    跟赵郢手下的其他人不同,刘季平日里疏于锻炼,年纪也有些偏大,真有些顶不住了。

    但奈何,身为主将的赵郢一声不吭,比他年龄还长一些的李信,混若无事,他刘大亭长别没资格喊累,就算是有,也丢不起那个人。但私底下,早已经在心里把曹参祖宗十八代挨个问候了无数遍。

    要不是曹参那狗贼举荐自己,自己何至于来受这份罪?

    家里可是刚刚娶了娇滴滴的娘子!

    还没热乎够呢——

    找个背风的地方,心翼翼地挑开两条大腿上磨出的血泡,呲牙咧嘴地上好金疮药,然后才骂骂咧咧地躺到身后的土坡上,闭上眼睛,抓紧时间休憩。

    一旁的萧何和曹参也没比他好到哪里去,两个人原本在沛县的时候,都是文职,哪里遭过这份罪。不过跟刘大亭长的抱怨不同,两个人在疲惫之余,内心震惊不已。

    何曾听过谁家的军队,能日行二百六十余里而恍若无事?

    简直骇人听闻。

    这支军队,有些可怕!

    所以,在身体极度疲倦之余,内心反而有些莫名的火热。

    同样有些疲惫的,还有韩信——

    他早年在淮阴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所以虽然身材高大,但其实身子骨很弱,虽然加入军营之后,每rou食充足,锻炼强度也很大,但是与其他年轻人相比,他的体力还是有些不足。

    平日里还看不出什么差异来,这一旦高强度的行军,他的体力就明显有些跟不上了。

    但他的表现,却远非刘季和萧何等人能比。

    自始至终,他都身躯笔挺,一言不发。

    每到一地,都神色如常地部署手下将士,巡视大营,然后才一个人蜷缩在自己的披风里,闭目养神,抓住每一个休憩的时间。

    万幸的时候,他手下原本那一百多名门客,除了几位原本就好武,希望自己能留在军中的几个人之外,大多数人,包括蒯通在内,都被赵郢留在了咸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