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小年过大了 (第2/2页)
宋时光是法定节假日就有七十六天,加上三十六个旬休日,就是一百一十二天,另外还可能有其他非固定事由生出的假日,南渡之后倒是缩短了一些,法定假日是六十七天。 鲁德润一时也不知道究竟, 赵孟启微微摇头,对这种纪律涣散的官场作风有些不满,只是暂时没打算深究,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就得从根子上动手。 不多久,八架牛车装着满满物资进到院子中。 这时赵菫也拉着小女娃的手走了回来,五六个娃子跟在后面,又不敢靠得太近。 赵菫扬起牵着的手晃了晃。 赵孟启看着这个小女娃,恍惚间 像是看到了时的赵菫。 他慢慢蹲了下来,柔声笑道, 小女娃眼神闪过一丝黯淡,摆了摆头。 赵菫却开口了, 哑巴? 赵孟启一愣,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 宋代的城郭居民,特别是中下户人家,通常都是,因此弃婴中女娃较少,而领养者也比较喜欢女儿。 所以这慈幼局里看不到几个五岁以上的女娃,这大丫看起来相貌并不丑,多半是因为哑巴才没人愿意领养。 哎,这就是现实吧…… 赵孟启无奈,随即看着大丫身上的衣服感觉有些怪异,忍不住伸手抓着衣角摸了摸。 很薄,里面却套了四五件,都是单衣,长短大小不一,显得很乱,感觉都是别人的衣服一般。 赵孟启皱了皱眉,却没想多,只以为是百姓捐赠的,也就是所谓的百家衣了。 从他进来时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平时也有不少做善事的人来这里,所以才不感到稀奇,但他们这份冷淡也让赵孟启觉得奇怪。 按理说,有人来探望他们,多少会送上一些吃用钱物,这难道不是该高兴的事么?
现在也顾不得多想,赵孟启便打算让人把物资卸下来,发到小娃子们的手上。 恰好在这时,有一头拉车的牛摇着尾巴,排出一大坨热烘烘的牛粪。 牛粪刚落地,一个男娃子拎着一个簸箕奔了过去,直接用手把牛屎迅速弄进簸箕,然后飞速跑向院子深处的房屋。 什么鬼?难不成这头牛拉的是金子? 就算牛粪可以做燃料,那也得干了才行啊,这么急吼吼的,难道是趁热!? 赵孟启一头雾水,给耿直丢个了眼神,跟上去看看。 他这时候其实已经隐隐察觉不对劲了,因为他看出所有孩子满是冻疮的脸上,还有蜡黄之色。 按规定,朝廷给每个小儿的月支钱两贯,米一斗,即便不算善心人的捐助,也足够每个孩子吃饱了。 赵孟启的脸色渐渐黑了下来,也暂停了卸物资的打算,让随行的几个郎中先给院中这些孩子看诊。 在赵菫的沟通协调下,小娃子们配合着郎中,去到一间大屋中检查身体。 耿直没过多久便倒了回来,脸色也很不好看, 赵孟启带着人,跟着耿直,绕过好几处房屋,来到一排显得比较低矮的房子。 通常来说,这样的地方都是用来堆放杂物柴草的。 在门外,就已经到了许多婴儿的哭声,却仿佛都是有气无力一般。 低着头进了屋子,等眼睛适应了昏暗的光线后,赵孟启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 房子里是打通的,一条用土砖垒成的大通铺,宽五尺,长三四丈,上面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全部都在瑟瑟发抖,他们身上胡乱堆着一些破烂的被褥,似乎主要是靠彼此的体温取暖。 透过有些露出来的地方,可以看出许多人身上并没有穿任何衣服。 赵孟启木然沿着通铺边走着,然后看到通铺中段有二十几个婴儿密密麻麻的躺着,身下身上倒是多了许多衣服织物,只露出面部。 他们口中发出的嚎哭,令赵孟启浑身发麻,机械僵硬的继续走着,接着就看到牛粪的那个孩子,他正在把牛粪涂在一个五六岁大孩子的身上。 「趁着还热,赶紧抹上,这样就没那么冷了,比 穿了两件衣服都暖……」 然后赵孟启又看到边上有四个,其中一个还颤抖着说, 突然跟在赵孟启身后的秦断惊声喊到, 赵孟启心中一凛,惊醒过来,急忙返身, 此时秦断和耿直已经在动手了,他们笨手笨脚的解开绑得很是粗糙的襁褓,在两个断气婴儿身上摸摸捏捏好久,脸上全是焦急和凝重。 过了好一会,秦断颓丧的放开婴儿, 耿直更是结巴着, 赵孟启脑中嗡嗡,抬眼看向其它孩子,他们眼中似乎有一点哀伤,却又似乎习以为常。 窒息感袭来,赵孟启感觉透不过气,踉跄着冲出房间,然后才大口呼吸。 即便是在战场上,即便被五雷轰顶,即便利箭穿身,他也从未像此时这样感到无力和痛苦。 赵孟启茫然间听到呼唤,慢慢回过神,就看见鲁德润带着几名手下,押着一个其胖无比的妇人在他前面, 听着这话,还有房中传出的哭声,一股怒焰在赵孟启心中熊熊燃烧,牙缝中渗出冷冷的话音。 鲁德润知道燕王此时是彻底的怒了,不敢丝毫拖延,让手下拽着肥猪般的妇人,觅地审讯去了。 被分派到任务之人不敢耽误,齐齐应诺。 就在这时,两名东卫气喘吁吁的东卫兵士跑来大声禀报, 赵孟启此时脸色本就铁青,听完以后也没有变化,只是嗤声道, 抬头一看,阳光中似乎带着血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