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0.演戏演全套 (第1/2页)
不宋300.演戏演全套赵官家在赵葙的搀扶下,走得很缓慢,一副老态龙钟模样。 还在门洞中的赵孟启看着,不由偷偷撇嘴。 真能装,刚才打我的时候怎么龙精虎猛得很? 随即他眉毛微挑,斜瞪着钱朵, 钱朵杏眼一翻,丢出两颗卫生球, 赵孟启鬼扯着。 钱朵虽然脸上不情愿,到底还是成为了赵孟启的道具人,用单薄的肩膀架起了他的胳膊。 赵菫就主动多了, 于是,赵孟启在两个小娘子的扶持下,出现在御街附近人们的视线中,看起来似乎真的很凄惨。 他歪着身子,把重心都压在钱朵肩头,蹒跚而行,口中还时不时地呻吟几声,仿佛身受重伤丢了半条命一般。 别看这附近都是衙署重地,可看热闹这种事,是不分身份地位的,街边探头探脑的人群中,许多都是官服,青色绿色中还夹着一些绯红色,也就看不到紫色,毕竟大佬们还是比较矜持一些。 不少人是真被燕王这副死样子吓得一大跳, 阎妃诞下龙子之事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但对于中枢这些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 说这话的是个御史,如今燕王还有个御史大夫的官职,算是御史台的直属上官,加上实际执掌御史台的江万里已经明晃晃支持燕王,因此有些御史台的人自觉归为燕王一系。 朝廷里对燕王不满的人还是挺多的,然而目前还不能把燕王怎么样,只能私下发发牢sao。 这话说得略微隐晦,但亲孙子的字特别重音,那意思自然不是赵孟启生的了。 深一层含义就是,赵官家应该能活到亲儿子成年,那到时候由谁来继承皇位就有点难说了。 周围有不少人点头附和,然后各自转起了心思,想着以后该怎么选择才符合自家的利益。 也有人表示异议, 说这话的人,看起来是燕王的支持者,但心里打得是什么主意,那就难说了。 官场中人都戴着面具,是人是鬼,可不是轻易能分清的。 朝廷很复杂,聚集着各方利益的代表者,有着不一样的诉求,即便是有着共同的利益,行事作风也不尽相同。 中书省的大门里面,有一个红袍官 员听着门外这些官员的议论,不由陷入了沉思中。 此人名叫马天骥,字德夫,衢州人,绍定二年,也就是赵昀登基的第二年就中了进士,那年他才二十一岁,可以说是青年才俊了。 其实由于大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所以科举越来越难考,而即便中了进士,也未必能够分配到实职,毕竟萝卜坑只有那么多。 但马天骥一来年轻,在官场有发展空间,二来运气好,及第不久就得以补官,任职签书岭南判官厅公事。 有了这个不好不坏的开头,他便在官场打起了酱油,没啥实权,平淡无味。 直到有一次御前廷对,不甘平凡的马天骥抓住了机会,崭露头角。 他借用司马光五规之名,分条上奏当时的种种弊端,言辞恳切,还以周世宗为喻,恳请赵官家,让南宋王朝能够转弱变强。 这让他得到了赵官家的赏识,升迁为秘书监,接着进入了仕途快速路,终于做到了权兵部侍郎,授沿海制置使,差知庆元府。 本来,按惯例来说,接下来就该进入中枢,成为中央大员的,但或许是因为朝中无人,让他无法再进一步,只能继续在地方上打转。 后来又担任了知池州兼江东提举常平,再改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虽然都算是封疆大吏,可和之前相比,甚至是略有倒退了。 这次是任期到了,因此回临安述职,并等待新的差遣。 今日他来拜见董槐,想打探点情况,跑跑官,董槐虽然见了他,却语中多有推脱之意,说要年后才能对他的新职进行安排。 这就让马天骥心凉了一大半,因为若是要重用他,那肯定有所准备,而到年后才安排,多半是随便找个犄角旮旯打发。 过完年可就四十八岁了,要是再到地方上蹉跎,这辈子基本就到头了。 一想到这,他心中的不甘与愤恨就越发浓烈了起来,此时听到众人议论后,脑海中杂念丛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