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_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求订阅) (第3/5页)

头,假说扶苏未死,要助扶苏诛胡亥。】

    【你崛起于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以数百之众,转而攻秦;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彼时的天下,已在秦帝国的高压政策下,已经到了极限,若是始皇帝不死,或许还会有人再观望一阵。】

    【可始皇帝嬴政一死,天下必然大乱,不过早晚之间,你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果断站了出来。】

    【天下苦秦久矣!就这样,你用一支事起仓促、毫无纪律、没有装备、没有战术可言的乌合之众竟打出了“沛然莫之能御”的场面。】

    【起义不过一月,便从区区数百人发展到拥有数十万军队,近千辆战车的庞然大物,你如同野火一般,燃烧了整个秦地。】

    【随着你的起义,六国诸侯贵族趁势而起,原本只是地方性暴动的叛乱随即演变成了有“燎原之势”的烈火。】

    【“侯王将相,宁有种乎?”因为这么一句话,整个天下都沸腾了。】

    【有不少人看出大秦要亡,但谁也没想到竟是一帮平民庶子开启了反秦之战,这在这个时代,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战争,向来是诸侯和贵族们之间的游戏,政治更是上层社会的专属,这些生活在阶级最底层的蝼蚁们,又哪来的资本去动世家大族,贵族豪强的天下?】

    【你也知道这样的道理,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你必须要更进一步,拥有上牌桌与天下豪强博弈的资格。】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选择是……】

    【一,自立为王,二,敕封天下,三,投降朝廷,四,亲自干涉。】

    契灵之书上,文字不断推演,很快出现这样一幕,苏澈看着这几个选择,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

    陈胜罔顾张耳、陈余“缓称王”的劝诫,在陈县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这也就是第一个选项中的自立为王。

    这么做被人很多人诟病,说陈胜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不懂得隐忍。

    张耳、陈余这两个人劝谏说:天下人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所以跟随你起兵造反,而现在你这么着急称王,岂不是暴露出了自己的私心?

    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帮六国的后裔复国,增加秦朝的目标,而不是着急称王。

    但问题是,陈胜造反的目的,就是为了称王称霸,又怎么会辛辛苦苦帮别人复国?

    此外,陈胜自立为王,当然也有自己的原因,并非是单纯的为了权利。

    他走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是大势所趋,是众望所归,是无数人推着他的前进。

    下面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封赏,为了更进一步,就算陈胜不称王,依旧会有无数人劝他称王。

    同时陈胜这样的平民庶子,也迫切的希望自己来到牌桌上,拥有自己的号召力,他不愿意自己的起势,全部成全了他人。

    历史总是有两面性的。

    若是陈胜不称王,此后失败。

    可能就会流传出这样的文字。

    陈胜听从了张耳、陈余这劝谏,不自立为王,反而去帮助他国后裔复国,众将众兵因此远离陈胜而去,陈胜的一切努力,都为他人做了嫁衣。

    百尺竿头却不知道更进一步,陈胜倒在了不敢称王这一步……

    到时候又是一番教训,又是另外一番的总结。

    马后炮有一万种方式可以放。

    历史就是如此,成王败寇,失败者仿佛做什么都是错的,而成功者说什么似乎都是对的。

    苏澈并不认为陈胜称王有什么问题,他的失败,只是单纯的实力不济,面对秦帝国的反扑,没能招架下来而已。

    当然了。

    苏澈并不会直接选择第一选项。

    他看向第二选项。

    敕封天下?

    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胜揭竿而起,用的是扶苏的名号,用扶苏的名义来敕封天下,倒也不失为一招妙棋,只是这一招,同样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

    很容易会出现大问题,而且扶苏的名义一旦坐实,这必然会成为朝廷的头号死敌。

    试想,秦二世胡亥,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可能存活的扶苏公子活着?

    不把这些泥腿子反贼杀光屠尽,挫骨扬灰,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才算罢休!

    这同样也是一招险棋,收益固然也有,但风险毫无疑问更大。

    至于第三个选项。

    投降朝廷……

    这个选项看似不靠谱,但实际上反而是这三个当中最靠谱的一个。

    此刻秦国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暂时投降朝廷,让朝廷的火力和目光,暂时转移到其他地方,自己慢慢发展,偷偷发育,逐渐壮大起来,到时候再反秦也不迟。

    不过这样做,也有缺陷,一旦失了大义,那就失去了很多东西。

    当然,也可以换种方式,向朝廷示好、假意投诚,反正拖延时间就是。

    可这样做也无异于玩火自焚。

    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苏澈看着这三个选项,思前想后,最终将目光看向第四个。

    【亲自干涉】

    眯了眯双眼。

    苏澈还是选择了这一个。

    再一睁开双眼,只见一间华丽的屋子内,两个儒士一左一右站在苏澈身边,正是张耳、陈余。

    这两个是魏国名士。

    张耳少时,曾为魏信陵君门客,后与外黄县富家之女喜结连理,在其丰厚的财力支持下,广交士族豪杰,号称“千里客”,后官至外黄县令,颇具贤名。

    而陈余专好儒术,熟读兵书,尤喜客游,曾游历天下,数次游历燕赵,对赵国极为了解。

    陈余与张耳相交甚厚,互为知己,誓同生死,自称“刎颈之交”。

    秦灭魏后,听说张耳、陈余为魏名士,便悬重金拘捕。

    而张耳、陈余即改姓易名,逃至陈县,充当守卫里门的贱奴,二人患难与共,相互掩护,避过秦兵多次搜捕。

    去年始皇帝一死,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就揭竿而起,一路打到了这里。

    素怀反秦之志的张耳、陈余立即谒见陈胜,加入起义军。

    陈胜、吴广久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