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求订阅) (第1/5页)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次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见契灵之书上,缓缓浮现了这样几个选择。 选择一:你少时,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笑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选择二:你进京赶考,考官锐意于诗文革新,伱的清新洒脱的文风,直接将他们镇住。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你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此句出处,便将帮你从第一降至第二。放榜后,你谒谢,考官询问你此句出处?你如实回答,引起考官再一次惊叹,自此名动京师,天下皆知。 选择三:你出身不凡,从小便聪敏过人,父亲教的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晓《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这一年,你的父亲薨了,你成为了一名王爷,接管了王府,此后不出意外,多会如此下去,可很不巧的是…皇帝驾崩了,因为没有后代,你被选中成了皇帝继承人。 这一次的选择,并没有太多。 仅仅出现了三个。 上一次八个选择的盛况,并没有复刻。 苏澈认真看着这三个选择,不由得一愣。 第一个选择,不出意外,应该便是秦末时期,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胜! 自古以来,枪打出头鸟,第一个起义造反的人,通常很难成功,这几乎是一个铁律。 他们的结局各不相同,或被朝廷消灭、或被其他豪杰吞并、或自取灭亡。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敢于第一个起义反抗朝廷的队伍,所承受的压力和打击那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大多数时候,也会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但那些响应的人多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真正帮忙的没几个。 陈胜吴广起义时,原六国贵族纷纷响应,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复国,陈胜吴广还是难逃被秦军针对的命运。 终是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建立在自身实力的情况下,而造反起义军,一般并不是鸟儿,而是虫子,他们的状况是——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现实是残酷的,第一个出头的,必然被困难重重,为他人做了嫁衣。 陈胜吴广如此,他们是第一个起义造反的,最终得了天下的人,却是刘邦。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之后,首先起兵的是赤眉和绿林,但是最后得到天下的是后起兵的刘秀,建立了东汉。 东汉末年最先起兵的是黄巾,而最后是随后起兵的孙权、刘备和曹cao瓜分天下,三国鼎力。 隋朝末年最先的是瓦岗军,而最后得到天下的是李渊建立大唐。 元朝末年最开始起兵的是红巾起义,白莲教,明教等,最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 道德经中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第一个当出头鸟的,总会被打。 不过…… 也正是失败的壮烈悲剧,才那一句响彻千古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变得格外震耳欲聋。 自那以后,这句话烙印在了华夏文明的血脉之中。 自那以后,哪怕出身卑微,也不再是耻辱。 王的儿子不再是王,侯的儿子不再是侯,将军的儿子不再是将军,农民的儿子,也绝对不会再是农民! 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自商周以来,已经被彻底固化的阶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抗争是毋庸置疑的伟大! 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惨烈! 失败的原因很简单。 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没有气吞山河的胸襟,没有一个足够的战略眼光,所以他们的失败,往往也是必然的。 看到这个选项的时候。 苏澈忽然有些心动。 他好像好久没有造反了…… 手有点痒! 内心深处,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蠢蠢欲动。 还记得当初。 苏澈以造反起家,成功获得了张角的认可,成为了他的御主,自此走上了这条武者之路,成为了名动天下的天才少年。 可以说,没有张角那第一次的机会,那就没有现在的苏澈,也不知道要磨到什么时候,才能逐渐成长起来,或许最终也会一步步变强,成为真正的强者。 但那就是另外一个剧本了,绝不会像是现在这样顺风顺水,要多不少的坎坷。 不过。 虽然有些心动,但苏澈并没有着急确定,而是看向其他的两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苏澈愣了一下,一时半会儿无法确认这到底是谁。 光从这描述上来看,这多半是个文人,还是个惊世文人,肯定很出名…… 苏澈猜测,这位应该是看到自己模拟了李白,所以才选择了自己? 不过。 这一次,苏澈并不打算再走一次这条路。 苏澈看向第三个选择。 这一个选择,相对于第二个,就比较清晰明了,天潢贵胄出生,本是个王爷之子,结果因为运气太好,不小心就当上了皇帝,这样的传奇经历,纵观历史长河,也没有几个。 这一位,苏澈猜测,可能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这位是比较符合的。 他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道士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痴迷修仙修道,更是创造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记录。 不过,他对于权术的运用,可谓是登峰造极了。 这样一个存在,竟然会看重自己? 苏澈有些意外。 看着这三个选择,苏澈思索了一会儿,最终再次将目光看向第一个。 陈胜! 这位是农民起义的先河,造反之后,很快就被剿灭了,他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无论是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名句! 不再犹豫,苏澈直接选择了第一个。 造反…… 在这个时期造反,敌人有三个,首先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秦帝国,然后是一夫能敌万人的千古猛人项羽,最后是知人善用眼光毒辣的街道办事处主任刘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