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_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一次模拟!诈尸五丈原!!被吓傻的司马懿!!(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一次模拟!诈尸五丈原!!被吓傻的司马懿!!(求订阅) (第3/5页)

和平。

    可为了这和平,驻扎各处的镇守之地,像是镇魔都这样的地方,每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他们前赴后继,就是为了后方的人类大本营能平安,能灯火通明,孩子能健康成长,老人能安享晚年,这最朴素的幸福,却是要牺牲无数人换来的。

    为了这份难得的和平,不知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苏澈忽然间有些明悟。

    为什么镇魔都武大的那些学长学姐,会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提前进入半毕业的状态,直接搬到了镇魔都去住,很少回到镇魔都武大。

    他们不仅是为了镇魔都的方便,也不仅是为了可以随意探索各处秘境,更是为了能在妖魔潮的到来,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明白了这一点,苏澈的神色也变得坚定起来。

    他要迅速变强,他要尽可能的成长起来,成为人类的中流砥柱,他绝不能止步于此。

    在压力的推动下,苏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先是修行了半晌,随后又打开了契灵之书。

    现实世界的时间太少了,还有几天,妖魔狂潮,就要开始了……

    他想感悟总结自己的武道,也没有太多的时间。

    所以,在模拟的世界中修行,这显然是最直接的方法。

    而且。

    这些天的思考,对于如何破局,苏澈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

    当苏澈打开契灵之书后,直接来到了契灵空间。

    那本契灵之书上,缓缓浮现了一个个选择。

    选择一:【南阳隆中一茅庐,时值乱世,你隐居在此,静观天下变化。】

    选择二:【初从文,三年不中;改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又从商,一遇骗,二遇盗,三遇匪;遂躬耕,一岁大旱,一岁大涝,一岁飞蝗;乃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选择三:【六岁的你,作为被俘虏的幼童被平叛的将领送进了宫中,经过净身之后成为了一名太监,伺候权倾后宫的皇贵妃。】

    这一次,只出现了三个选择。

    除了第一个选择很正常。

    这是诸葛亮如约而至,再次给了苏澈一次机会。

    而其他两个选择,都有些怪。

    第二个选择,出自《杨一笑传》,也就是古代的笑话传记。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苏澈也不清楚这位老兄姓甚名谁,但这则介绍,还是很有知名度的。

    至于第三个选择,那就更怪了。

    居然是一个太监?

    苏澈皱着眉头看着这则介绍,有了一个猜测。

    这可能是明朝四大太监之一,西厂的开创者,著名的海贼王,汪直。

    也就是那个说:“东厂破不了的案我来破,东厂杀不了的人我来杀,东厂管不了的事我来管。”的雨化田的原型。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家伙。

    他的经历也堪称传奇了。

    不过,无论是第二个还是第三个,苏澈都不可能去选。

    没有多想,苏澈选择了第一个。

    这一念出,书上的文字逐渐消失。

    这样一行字出现在眼前。

    和上次不一样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苏澈的眼前出现这样一个身影,已经年迈的诸葛亮,坐上战车,指挥着军队进行北伐。

    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壮感,顿时涌上了心头。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绕祁山攻打陇西五郡,原本顺利进行。但魏国将领张郃五万骑兵救援街亭后并且打败了马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第二次选择的路线是陈仓道,但是面对曹真的先前料敌,陈仓城防守坚固,诸葛亮想尽一切办法都未能攻克陈仓,最终第二次北伐失败。

    第三次北伐,第三次北伐可以说是魏国曹真的主动出击,魏国分兵四路进攻蜀国,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魏国四路大军都被击退了,蜀国算是保住了。

    第四次,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碰面,再次出兵陇西,诸葛亮此战虽然有所斩获,但无法扩大战果。诸葛亮这一战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后来司马懿再也不主动出击了,而是选择了龟缩战法,诸葛亮无奈撤军。

    第五次,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耗着,耗着耗着司马懿一直不出来,任凭诸葛亮如何挑衅和羞辱,司马懿还是不出来,渐渐地诸葛亮身体不行了,在五丈原病逝了。

    这五次的北伐,取得的战果可以说并不多。

    除了第一次和第四次有点战果外,其余好像都是徒劳消耗国力。

    基本也就是打一打陇西地区,一点儿都没有威胁到中原重镇长安,更别说洛阳了。

    其原因很简单,国力上的差距。

    蜀国不过是一州之地,国力相对于吴和魏来说,差距太大了。

    人口,国力的不足,这是仅仅凭借诸葛亮一人无法弥补的。

    五次北伐,就像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哪怕知道会失败,但依旧一次次进攻。

    然而诸葛亮这样的人……真的会做无用功吗?

    当然不可能。

    如果蜀汉不北伐的话,安心发展内政,肯定会变得更强大。

    但这样的话,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毫无疑问是慢性死亡。

    蜀汉之地,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比得过中原政权。

    越往后拖,就越没有机会,越不可能打出去,等到曹魏的国防全部部署完成之后,就是曹魏挑时间打你了。

    这是一个死局。

    打,想要以弱胜强,何其艰难。

    不打,那就是坐以待毙,自寻死路。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而诸葛亮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开始了他的北伐大业。

    然而可惜的是,一切随着诸葛亮的死亡而结束了。

    此前,在诸葛亮因积劳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时。

    司马懿就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